
出版社: 孔学堂书局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49.30
折扣购买: 一体万化——阳明心学的美学智慧(增订版)
ISBN: 9787807703594
潘立勇,1956年5月1日出生,慈溪浒山人。浙江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南京大学文艺学硕士、复旦大学美学博士。长期从事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化哲学的研究,近年来涉及旅游与休闲文化的研究。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理事、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理事,兼任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培训部主任、浙江大学人文旅游研究中心主,中国美学研究领军人物。
如何通过更合适的方法来探讨与理解中国古代的智慧,如何使 中国古学重焕当代的生机,这是许多中国学者共同在思考的问题, 也是笔者探讨阳明心学的美学智慧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研究中国传统学术的当代视野,就笔者的体会至少要贯彻三个 原则:一是传统与当代的统一;二是东方与西方的会通;三是本真 与本心的证会。 传统与当代 首先,任何解释与理解,都是基于特定历史和文化语境的解 释与理解。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意义是在此在的理解中被揭示 的。而作为处在特定历史和现实中的人,在理解之前,已具有 理解的“前结构”(vorstructure) ,前结构又是由“先行具有” (vorhabe)、“先行见到”(vorsicht)、“先行掌握”(vorgriff) 构成的。所谓“先行具有”指的是解释者自身必定被特定的历史和 文化先行占有;“先行见到”指的是解释者的理解方式必定被所要 利用的语言观念和方式先在规定;“先行掌握”指的是解释者在理 解之前已具有的观念、前提这些无法摆脱的参照系。① 因此,任何当代的阐释都无法摆脱传统,而任何对传统的阐释 又都立足于当代。当我们试图解释某种对象的时候, 一方面我们的 理解已蕴含了历史与文化,我们无法摆脱这种影响;而另一方面, 我们也无法奢求自己的理解和解释是完全与古人相符的,我们毕竟 与古人有遥远的距离,我们毕竟生活在当代,我们只能以尽可能切 近古人心境的忠实心态,对古人的智慧作出当代的理解。 据成中英先生的理解,所谓“诠释”是就已有的文化与语言的 意义系统作出具有新的时空环境的与主观感知展现出来的理解、认 知与评价。诠释兼含解释与理解两种意思:呈现为方法的诠释即为 解释,是相对于一个既存的意义空间而言的;呈现为本体即为理解, 是一个整体的意义空间的创造。② 相对而言,解释是朝向传统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尊重历史,抱有“了解之同情”的学术态度; 而理解是本自当代的,所以我们不可避免地立足当代,要在所研究 的传统中揭示现代境域的意义。正如当代学人刘述先先生所述:“我 们要还出哲学史的真相,首先必须要浸润在传统的思想中,了解他 们的问题,以同情的态度追随他们去探索问题的答案,才不至于空 入宝山,无功而还。当然我们尝试去了解传统,并不是要抱残守缺, 只做一些寻章摘句的功夫,而必须诉之于善巧的解释,才可以帮助 现代人看到传统的意义,并进一步了解其限制,加以创造的转化, 以适应现代人的需要。”① 这就是传统与当代统一的原则。 《孔学堂文库》主编:郭齐勇(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哲学院暨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主席) 《孔学堂文库》 是由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和孔学堂书局共同策划和出版的大型学术研究丛书,主要出版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究的精品力作,涵盖哲学、宗教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的专著。2015年,丛书项目启动以来出版了近40种海内外学者的学术新作,多种新书即将出版。作为孔学堂书局长期打造的品牌学术图书,本丛书的出版得到贵州省新闻传媒出版事业发展专项经费和贵州孔学堂发展基金会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