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制度篇)
作者简介
王士贤,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博士,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理事。 于俊清,博士,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智能媒体计算与网络安全实验室负责人,网络与信息化办公室主任、CERNET华中地区网络中心主任,网络与计算中心主任、下一代互联网接入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湖北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媒体计算、计算机网络、教育信息化等。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50 余篇,获得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0余项。 吴驰,男,1976年出生,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与计算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
内容简介
完善的信息化规章制度体系是开展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必要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是信息化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很多高校忙于校园网和信息系统硬件建设,无暇顾及规章制度建设,但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数据治理、大数据等逐步开始建设,涉及部门之间协同的事情越来越多,信息化进入深水区,单靠信息中心的技术力量甚至分管校领导的力量已经很难推动,必须规范管理,建设全校性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规则。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规章制度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难度远超过某个信息系统的建设。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信息化建设必将起到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信息化工作千头万绪,从宏观的发展规划,到中观的信息系统建设,再到微观的某个数据项的标准或某个系统的操作规范,都是信息化规章制度应该规范的对象。因此,首先应对信息化规章制度按规范的对象等级进行划分,分为校级规章和部门规章。校级规章制度的出台程序复杂且周期长,首先需要和相关部门形成共识,然后再经过分管校领导审批,最后经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但它一旦出台,对于后期工作推动作用较大,尤其是校级规章中如果涉及考核、监督、问责等条款,或者涉及各相关部门的利益,就会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会促使他们按照学校的文件来建设和配合。校级规章出台的过程也是一门学问,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具体可参阅?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管理篇?中的相关内容。本书主要介绍校级信息化规章的制定。部门级规章的制定相对容易,主要是规范内部流程,内部达成一致意见即可,但权威性和约束性有限。 规章制度要分类制定,可分为发展规划、体制机制、信息标准与技术规范、网络安全、项目与经费管理、校园网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等。其中发展规划、体制机制等属于宏观层面的规章,内容较为简洁、宏观;后面几类属于微观层面的规章,用于规范具体的事务,规则条款更细、更具体。当然这只是本书的分类方法,各高校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具体到每一个规章制度,其条款要做到内容全面、简洁明了、流程清晰。 规章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各类管理文件,一个好的文件不是内容越多越好,而是要把需要规范的事情说清楚。管理文件一般由总则、职责与分工、建设管理、考核评价、保障措施、安全管理、罚则、附则等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称为“章”,每“章”包含若干条,若文件内容简单也可以不分章。规章制度的制定只是一个良好愿望的开端,执行和落实好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效用。规章制度的落实与学校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各部门的配合情况、体制机制的运行情况,以及信息化部门的技术支撑能力等有关。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可参见本书的姊妹篇?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管理篇?和?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技术篇?. 华中科技大学自 2013 年成立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以来,不断加强信息化规章制度建设,基本形成信息化规章制度体系,并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这些规章制度凝聚了华中科技大学历届分管信息化的校领导、信息化部门人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同志们的智慧与汗水,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和致敬。华中科技大学在制定信息化规章制度过程中也参考了大量兄弟高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在此,向各位同仁表示感谢。 本书以华中科技大学现有信息化规章制度为基础,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改编,同时,为每个文件增加了解析,介绍文件出台的背景、必要性、主要内容以及落实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各高校信息化规章制度建设提供“他山之石”。本书既可以作为高校信息化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辅导参考用书。 书中制度原汁原味,有较大参考价值。对相关制度出台背景、落实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的解析,更加丰富了本书的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