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
作者简介
肖平,1966年生于四川成都,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长期从事历史、考古、民俗、文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创作。曾供职于成都图书馆。主要著作有《古蜀文明与三星堆文化》《成都的故事》《成都物语》等22余部著作。
内容简介
你为什么“解手” 1972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八十岁的老祖父坐在蝙蝠飞 舞的屋檐下,喃喃讲述“湖广填四川”的故事。这是川西 平原静谧的黄昏,牧童唱起晚歌把耕牛赶回牛圈。我记得 ,唠唠叨叨的祖父带着忧伤的情绪给我们讲这段神奇往事 已不是第一次,他布满皱纹的脸在渐渐黯淡的光线中显得 特别古老沧桑。他讲道—— 传说清朝初年,经过明朝末年的大乱之后,四川剩下 的人就不多了。四川总督赶紧给皇上奏本说:“四川的土 地肥得流油,荒着太可惜了,请皇上赶紧迁人来。” 皇上看了奏本后,点点头,马上喊户部尚书来问:“ 爱卿,哪些省的人最多?”户部尚书回答说:“湖广(湖 南、湖北)、广东两省的人最多。” 这下,皇上便下旨到湖广、广东,命令两省总督迁人 到四川去。 广东总督接旨后吓慌了,赶紧喊来户籍司查户口。查 来查去,查到说客家话的汉人人口最多。于是总督就下令 到客家人居住的州县,叫当地官员喊客家人搬迁。嗬哟! 这些客家人哪里肯搬哟,有的哭,有的骂,不管县官咋个 催,他们都不动,说:“我们祖祖辈辈住在这个地方,一 下子要搬那么远去,哪有这本书卖?” 县官禀报给州官,州官又上报给总督。总督虽说可怜 这些客家人,但不敢冒犯皇上,只好派士兵押客家人去四 川。 客家人男女老少被绳子拴起,连成一串串,一路哭一 路骂地离开了家乡。 祖父讲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移民往事太多次,因此神 情并非是想象中的那般沉重。相反,倒显得十分轻松自如 ,甚至有几分滑稽,仿佛在讲一件与他毫不相干的陈年旧 事。 许多年以后,当我在故纸堆中爬梳剔抉“湖广填四川 ”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时,我发觉祖父的讲述似乎有悖历 史的真相,因为我在族谱、典籍、地方志和官史中很难见 到一个村落被强迫迁往四川的记载。更多的,是一些卧薪 尝胆的家族,为了个人的生存发展和家族的绵延壮大,怀 着一腔热血和必胜的信念主动投奔四川的。他们知道,苍 天在冥冥中为他们指明了另一条生活的道路。而祖父在他 的私人叙述中,却把这次移民事件说成是跟“流放”“发 配”“充军”性质相类的事件。这到底是族谱、典籍、地 方志和官史隐瞒了事实的真相,还是祖父的私人叙事已成 为所有移民的集体记忆?记忆的沉痛甚至悲哀,难道可能 导致他们回避这段历史的真相么? 无论如何,既然清朝政府把移民填川作为一项国策, 那么祖父的叙述可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整个“湖广填四 川”移民运动完成以后,从外省进入四川的人口多达160万 。很难想象,没有大规模的政府强制措施,一块残破的土 地怎能招来如此多的移民?或许当时有的省份移民“奉旨 填川”确是真事。 屋檐下的光线愈来愈暗,祖父呷一口竹筒里的桑叶茶 ,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