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诗游中国

学古诗游中国
作者: 陈凯|责编:朱雯馨|绘画:蔡佳蕊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6.90
折扣购买: 学古诗游中国
ISBN: 9787220130717

作者简介

陈凯,四川省省级骨干教师,四川省知名青年教师,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三国梦想家(武侯祠博物馆三国书屋)主理人,著有《学古诗游中国》《国学经典人物》。 曾由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派往法国巴黎中文国际班从事中文教学和文化推广工作。回国后,将法国中小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中国国学教育相结合,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开展“三国诊所”“三十六计”等经典读书活动,用国际化的引领方式,带领孩子们走进一座座家乡的博物馆、一本本传统文化书籍。古蜀文明,三国文化,唐诗宋词成为孩子们心中一份份文化的自豪。

内容简介

第二章 走进长安 【导语】 陈老师:乐小诗,你觉得朝歌这个城市名字怎么样? 乐小诗:挺好听的呀,很有诗意。 陈老师:是呀,朝歌是商朝的首都,也是《封神演义》故事的发源地。可惜的是,后来改名了。 乐小诗:改成了什么名字? 陈老师:淇县。曾经无比辉煌的朝歌古城,因改名而逐渐没落,甚至被世人所遗忘。 乐小诗:那真是太可惜了。 陈老师:还有陈仓这座城市,古时候很有名,兵法上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后来改名为宝鸡。 乐小诗:这……明修栈道,暗度宝鸡,确实听起来有点儿滑稽。 陈老师:那你知道我心中最惋惜的改名是哪座城市吗? 乐小诗:您直接告诉我吧…… 陈老师:这座城市,被誉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它就是十三朝古都——长安。“长安一片月”,多美的意境呀。可惜,如今我们叫它西安。 乐小诗:看来,确实有好多美丽的城市名称,我们只能在历史中去回味,去寻觅了。那就让我们乘着诗歌的翅膀,去领略古代长安城的美好悠远吧。 时光机,请努力,带我们回到过去…… 长安游第一站:华清宫 小朋友们好,又是我“小杜”,古代酷爱旅行的诗人代表杜牧。今天的第一站华清宫,由我来带大家参观。 说起华清宫,就不得不提到唐玄宗。我们知道,古代凡是能被称为宫的建筑,往往都是因为皇帝曾经在里面居住。在华清宫住得最久的皇帝,就是唐玄宗。 玄宗皇帝特别宠爱杨贵妃,也特别喜爱泡温泉。长安城外骊山上的华清宫里,有最好的温泉汤池,所以唐玄宗几乎每年十月底,都会带着杨贵妃到华清宫里享受舒适的温泉沐浴,一直待到第二年的初春才回去。 那么,在这宏伟富丽的华清宫里,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读读我的诗,我来给大家揭秘。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歌简译】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的千重大门依次打开。一骑快马伴着烟尘滚滚飞驰而来,华清宫里的妃子欢心一笑,却没有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这首诗描写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 【诗人讲故事】——杜牧 大家都知道,我写诗的特点是爱讽刺,所以这首诗依然在讽刺,讽刺荒唐的唐玄宗。 我们先来看看这件事儿有多荒唐。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而杨贵妃喜爱吃荔枝。贵妃吃荔枝还有一个特别挑剔的地方,她只吃新鲜的荔枝,如果不够新鲜,那就决计不会吃。每年十月底,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住进骊山上的华清宫,泡在温泉中,杨贵妃撒着娇说:“口好干啊,我要吃荔枝。”唐玄宗立马宠溺地满口答应:“好,好,马上让人给你送。” 皇上只是发了一句话,下面的人却受到了惊吓。这件事儿太难了!要知道,荔枝这种水果,主要的产地都在岭南,而华清宫却在遥远的北方。更要命的是,杨贵妃只吃新鲜的荔枝,所以,大家要挑战的是:纵跨数千里,把新鲜的荔枝送到贵妃的嘴边。这简直是地狱级别的难度。 但皇命难违,从那一天起,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番奇异的景象:南方的荔枝园中,人们快速摘下一篮带着露水的荔枝。一匹快马,立即出发,一路奔驰,在途中换人换马,接力而行。滚滚烟尘,一路向北,也不知换了多少次人和马,终于来到了骊山脚下。最后一匹快马,一点儿都不敢耽搁,穿过守护骊山的重重关卡,飞驰上山。而山顶上,泡好了温泉,舒服地倚在栏杆上的贵妃露出了微笑,她知道,可口的荔枝已然送到。 小朋友们,你们评一评理,这唐玄宗该不该被批评?为了给杨贵妃供应荔枝,每天要有多少人、多少匹马跑断腿,累断气。如此劳民伤财,如果是为了国家,那还值得,可仅仅是为了满足妃子的不合理要求,实在是荒唐无理。更可怕的是,我只写了吃荔枝这一件事,不知道背后还有多少这样不合理的要求在每天上演。一个皇帝如果这样爱美人不爱江山,那离大祸临头也就不远了。果不其然,这之后不久就发生了安史之乱。 这就是站在华清宫前,我最想讲述的一段历史往事。 宋朝的苏轼读了我的诗,还写了一篇专题作文,考证了一个问题:送给杨贵妃的荔枝并非来自岭南。苏先生特别严谨,从空间上、时间上,科学地证明了岭南的荔枝无论如何飞驰接力,也无法在变质前送达骊山。那荔枝是从哪儿来的呢?苏轼给出了他的答案——四川。还别说,这个结论令人信服:第一,四川产荔枝,张籍的《成都曲》中就有“新雨山头荔枝熟”之句。第二,杨贵妃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喜爱这里的荔枝口味,合情合理。更重要的是,从四川到长安,时间上能来得及呀。 长安游第二站:长安酒肆 不容易,不容易,终于轮到我老杜登场了。我是大家长安城游览的第二位文化导游——杜甫,杜子美。 说起开元盛世,锦绣长安,最有意思的景点,不是名胜古迹,而是那一间间酒肆。因为呀,长安城最有意思的景观,不是物,而是人。想知道有哪些人吗?先读读我的这首诗吧。 饮中八仙歌 [唐]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诗歌简译】 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他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 左丞相李适之每日为喝酒要花费一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 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却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 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 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这首诗以洗练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描绘了“酒中八仙人”各有特点的醉态,充分表现了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生动地再现了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面貌。 【诗人讲故事】——杜甫 大家瞧见了吗?这八位人物,称得上长安城的名人代表,而且,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太爱喝酒啦!想见到这几位名人,不需四处寻觅,只需在长安城的著名酒肆外守株待兔,他们准会给你惊喜。看,这不是来了其中三位。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第一位是可爱的贺知章老先生。先生虽老,但酒量不小。你看,这会儿他又喝得酩酊大醉了,偏偏倒倒地走出酒肆,光爬上马背,就花了半天的时间。再看贺老先生骑马,那叫一个潇洒,就像在坐船一样,东倒西歪,晃来晃去,真是体现了万有引力。更要命的是,骑着骑着,到了一个水井边。老先生眯缝着眼睛,突然有了兴致,盯着井口看了看,说道:“这儿,还有这么多酒呢,我去喝一口。”刚说完,身子一斜,扑通一声直接栽到井里去了。过往的人们看见了,慌忙跑过去救人。哪知道,还没到井边,就听到井里传来了巨大的鼾声。原来这位贺老诗人居然在井底睡着了!你说惊不惊喜,笑不笑人? 再看这位,我的偶像李白先生。“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与贺知章相比,李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贺知章再醉也还要回家,李白更干脆,在哪儿醉,就在哪儿睡。下面这个故事,更是能惊掉你的下巴。 有一天晚上,李白兴致不错,来到一家大酒肆喝酒。店小二搬上一坛美酒,李白喝后诗兴大发,命人拿来纸笔,笔走龙蛇,写下了一首首优美的诗篇。写完后,笔一扔,身子一歪,直接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当时李白是有官职的,负责给皇帝写诗作文。 恰好,当天晚上,皇帝在游船,兴致来了,命人找李白来写诗。手下人找了半天,终于在长安城的一家酒肆中找到了李白,赶紧推醒李白。还未完全从睡梦中清醒的李白,虚着眼睛不耐烦地问:“什……什么事?”来人赶紧告诉他:“皇上宣你去写诗。”哪知道酒后的李白胆大包天,一挥手说:“不……不去,我是酒中的神仙,他是人间的皇帝。他,管不着我!”说完,又倒头大睡。你说,李白这哪里是喝酒,完全是玩儿命呀! 最后出场的这位酒仙,是草圣张旭。他喝酒后的状态,你如果能遇见,一定会目瞪口呆。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古代人特别讲究礼仪,尤其戴好帽子是礼仪的一个重要标志。可是了酒后的张旭,那就完全不在乎了。三杯酒下肚,张旭开始狂态毕露。只见他把帽子一摘,露出自己的头发和脑袋,垂下发辫,直接把发尾扎进墨水中,饱蘸浓墨,用头发书写。他身姿潇洒,如舞蹈一般,片刻之后,满纸烟云,笔力雄健。他,竟然是这样写字的! 所以,古代长安城最美的景象是人,是这些时代精神的展现者。当然还有我们没来得及讲到的跟在运酒车后面流口水的汝阳王李琎,张着鲸鱼般大嘴喝酒的宰相李适之等人,他们会让你的长安城游览更惊喜,更有趣。 长安游第三站:唐皇宫 小朋友们,想知道盛世大唐最繁华的皇城之中藏着什么秘密吗?那就得听听我——王维的讲解。 唐王朝的皇家宫殿一共有三座: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 太极宫最著名的景点就是玄武门,在这里发生了改写唐朝历史的著名事件“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建立了唐朝,当时功劳最大、最有威望的是秦王李世民,但按照李渊的心意,继承皇位的是太子李建成。这就导致了双方势力水火不容,大战一触即发。 李世民决定抢先下手,他探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准备入宫面圣,便事先带着军队埋伏在入宫的必经之处——玄武门。等到太子一行人到来之时,伏兵四起,一举杀死了太子和李元吉。然后,李世民被高祖立为皇太子,两个月后正式登上了皇位,成为唐太宗。 大明宫始建于贞观八年(634),是李世民为其父李渊修建的。龙朔二年(662),唐高宗李治将其扩建。扩建后的大明宫堪称规模空前,成为帝王居住与朝会的主要场所,见证了唐王朝的鼎盛与繁荣。先来读读我的这首诗: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唐]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诗歌简译】 戴着红巾的卫士在宫门报晓,尚衣官员向天子进上绣着翠云的皮袍。层层叠叠的宫殿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异邦万国的使臣一齐向着皇帝跪见朝拜。日色刚刚照临殿堂,仪仗已排列成扇形屏障。御炉中香烟袅袅,缭绕着天子的龙袍浮动飘忽。早朝过后中书省的官员退到凤凰池上,用五色彩纸起草皇上的诏书。 这首诗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描绘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和皇帝的尊贵与威严。 【诗人讲故事】——王维 大唐王朝的鼎盛故事几乎都发生在大明宫里。其中,最令人震撼和难忘的就是“万国来朝”。 唐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强盛的王朝,以其开明大度的社会风气、领先世界的文明成果,引来四野八荒朝贺的目光。“万国”当然是虚指,世界上也没有那么多国家,但历史上真实记载的向唐王朝朝贺的国家数量也非常可观。据《唐六典》记载,向唐帝国朝贡的国家累计多达三百余,至唐玄宗时期尚存者也有七十余。 唐王朝强大到什么程度呢?贞观十三年(639),万国来朝,而唯独高昌国王麴文泰缺席,于是唐太宗对高昌国的使臣说:“万国来朝,唯独高昌国不到,你回去告诉你的国君,如此无礼,等着大唐王朝的铁骑到来吧!”你以为这只是吓唬高昌国王吗?李世民可是个说到做到的狠人,第二年就派遣侯君集、薛万均等大将证讨。贞观十四年(640),高昌国就被唐所灭。这件事儿吓得西域各国瑟瑟发抖,后来的“万国来朝”再也没有人敢缺席了。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我诗中描写的“万国来朝”,举行地点在大明宫含元殿。这是一座超级大的宫殿,为三出阙宫殿结构,殿堂坐于三重高台之上,台基高15米,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加上殿前广场,足足能容纳万余人。如果你能亲眼看见这壮观的景象,一定会深深地为大唐骄傲。 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唐王朝的衰落,大明宫也走向了毁灭。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率军攻入长安,与唐军交战三年,使得长安城各类建筑焚烧殆尽,大明宫也遭到极大破坏。后来又历经叛军的一场大火、宦官的大火焚宫,大明宫终于在历史长河中烟消云散。 【游览小结】 乐小诗:小朋友们,游览完古城长安,你有什么收获呢? 1.你知道华清宫在长安城附近的哪座山上?( ) A.终南山 B.华山 C.骊山 2.《饮中八仙歌》中,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的是谁?( ) A.贺知章 B.李白 C.张旭 3.唐朝最壮观的“万国来朝”发生在哪里?( ) A.大明宫 B.太极宫 C.兴庆宫 【陈老师精选诗人小故事】 王维服药装哑 安史之乱发生后,叛军攻入了长安,很多大臣没来得及撤离,成了叛军的俘虏,其中就有大诗人王维。安禄山如获至宝,立即派人把王维迎到洛阳,要给予王维高官厚禄,希望他能投诚。王维没有选择像大书法家颜真卿那样以死殉国,但也绝不愿意成为叛军的爪牙。他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法,服食了一种会让人拉肚子的药物,造成痢疾的症状,并假装无法说话。这样,就无法为叛军所用了。哪知安禄山知道后,依然把他囚禁在菩提寺中,并硬给他给事中之伪职。 在被囚禁的日子里,王维口不能言,消息不通,好在好友裴迪不惧艰险,常来探望。有一次,裴迪带来了安禄山屠杀忠良的“凝碧池惨案”的消息,王维悲愤不已,写下了“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的诗篇,表达了对朝廷的牵挂和对叛军的痛恨。 安史之乱平定后,那些在叛军朝廷做过官的人都受到了严惩,唯独王维因为这首诗歌,感动了皇帝,得以保全。 中国有灿烂悠久的历史,又有雄奇秀丽的河山,而这两者*完美的结合就是那一座座历史文化名城。《学古诗游中国》以诗歌为线索,让诗人做导游,带领我们走进这些历史文化名城,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略大诗人的笔下神通,还有那些藏在诗歌背后,历史深处的故事、传说和有趣的知识。相信一定会让你爱上诗歌,爱上阅读,爱上我们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