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们的高考)

1978(我们的高考)
作者: 编者:谢波//程杰
出版社: 南京师大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32.00
折扣购买: 1978(我们的高考)
ISBN: 978756513977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的高考——愿望、失望与希望 陶思炎 1978年对我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其中有两件大 事成为我人生道路的里程碑:其一,我的可爱的女儿来到 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当上了父亲;其二,我参加了 78级高考,成了一名真正的大学生。 在我对高等教育的向往与期待中,曾交织着愿望、失 望与希望,让我切身体验到一个普通青年对时运与机遇的 无奈,以及执着追求、永不懈怠的重要。 一、愿望 读高中时,我的愿望是通过高考进入外国语学院,将 来成为一名外交官或翻译家。小时候母亲曾对我说,离我 家不远的另一条小巷中有一位老木匠,他儿子因学了法语 ,后来在驻法领事馆做了副领事。这鸡窝中飞出凤凰的故 事,让同样出自贫寒家庭的我初次闻知学外语与做外交官 间的联系。 从高一开始,我就把不少课余时间放在俄语学习上, 成绩一直比较突出。在南京一中,我当年的俄语老师曾是 民国时期政府驻苏联使馆工作人员,他夸我是他从教近20 年来学得*好的一位学生。老师的鼓励自然使学生的学习 *有兴趣。当时,每到高三的毕业季,学校会贴出几十份 全国一些高校的招生简章,我每年都会挤在高三的学长中 去看,并从心里羡慕那些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长们。当 时我对北京外国语学院*感兴趣,甚至在外语课上利用做 值日生汇报的机会,用俄语直接向全班做了数分钟自己志 向的陈述,由老师为同学们翻译成汉语。当时我还只是高 一的学生。 在高中学习期间,我还拜访过几位暑假中回到南京的 在北京学俄语或法语专业的大学生,向他们请教学习上的 问题,听他们说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同他们的交流*增 加了我对上大学的期待。我一直在期待着,期待自己的愿 望能成为现实。 二、失望 1966年初夏,我们终于迎来了高中的毕业季,同学们 都在准备参加高考,但就在这时,“***”的“文化 大革命”开始了。起初,我们不觉得它会影响正常的教育 秩序,同学们一边关心着**大事,一边还在紧张地复习 迎考。可是,在6月中的某**晚上,我们突然在学校的操 场上收听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有关废除高考,参 加“**”,将来从工农兵中选拔大学生的倡议,说这是 由北京男四中和女一中的学生们提出的。我们中间有个别 同学竞还当场欢呼:“哦,不考了!不考了!”他只看到 自己从高考的压力下暂时解脱,而不知道自己有可能永远 失去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与机会! 高考遥遥无期,这是我求学路上的**次失望。而第 二次失望,是1973年的工农兵上大学采取了自己报名与推 荐选拔相结合的方式,在经过五年的插队务农和进厂当工 人之后,我的心中又燃起了求学的热望,决定去报名。然 而,当时对报名者的年龄有严格的限制:不得超过25岁, 即1948年7月前出生的不可报名166届高中生大多是194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