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天地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50
折扣购买: 拖延心理学
ISBN: 9787545532715
**章 拖延症没那么可怕 不只你一个人在拖延 虽然并非人人都有拖延症,但是实际上每个人身 上都会发生拖延这种情况。而当一个人屡屡拖延,并 且即使深*其害仍无法克服的时候,才能算是一个拖 延症患者。 总有一些早晨,你想赖赖*;对于早就计划好的 事情,迟迟没有付诸行动,或者行动之后该结束了而 没有结束。若是你一直为此感到自责,并不断地埋怨 自己,那也大可不必。 拖延是普遍存在的,这就意味着当你要和拖延斗 争的时候,你**不用感到害怕,因为你不是一个人 在战斗,有太多太多的人和你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当 然,这并不是说拖延就是对的,只是说你不必为此过 于责备自己,只是需要改掉这个习惯。 可能你听说过,女人比男人*容易拖延,年轻人 比老年人*容易拖延,结了婚的人*容易拖延,*教 育程度低的人*容易拖延……诸如此类的话仿佛让你 对号入座,你甚至可以为自己开脱,说:“我还年轻 ,我是女人……我当然会拖延啦。”但其实,心理学 家在调查拖延的过程中,为了让数据尽可能地反映实 际情况,特别将性别、年龄、婚姻和教育程度等因素 考虑进去,尽量不让调查局限于某一个小范围。结果 证明,拖延是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它并不*以上几 种因素的影响。看到这个结果之后,就不要再为自己 的拖延找借口了,因为那些断言拖延和性别、婚姻状 况之类的因素相关的说法**不成立。 对于拖延,人们普遍都会得出正确的认识,那就 是这是一种不该出现的做法。但是很矛盾的是,在现 实生活中,很多拖延现象,却也得到了普遍的接*。 比如,有时候,你去开会,明明通告中说的是八点开 始,九点结束,可是当你八点准时到达会场,等到八 点十分很多人才陆陆续续到达会场,开始会议,而会 议结束的时间也不是九点,而是九点半。 甚至,拖延在某些特定事情上是一个群体的表现 。德国人做事的严谨态度可谓世界闻名,而且他们办 事也**有效率。难以想象,就是在这样一个**里 ,拖延这种现象也很普遍,且是被接*的。有这样一 个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 一个教授每天下午的六点钟有一节毕业班的课。 开课以后,**天竟然没有一个人是按时走进课堂的 。教授觉得**天上课大家可能会懈怠,可以理解。 可第二天、第三天还是如此,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六点 十分到十五分之间才走进课堂。教授终于忍不住了, 他问学生们:“你们为什么迟到?”一个学生认真地 回答说:“我们迟到了吗?上课的时间不是六点一刻 吗?”教授只好重申上课的时间是六点整,而不是六 点一刻。他很不理解,明明通告中清楚地写着上课时 间是六点,为什么所有的学生们都认为是六点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