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经济(精)
作者简介
林毅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年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2012年任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经济增长对国内外 均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国内方面最大的影响就是 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在20世纪80年代,凡是 出国即可免税带回“三大件”,出国半年可免税带 回“六大件”。1987年我从美国学成回国时,国家 为鼓励留学生回国特别准许免税带回“八大件”。 我带回来的“八大件”中,除了彩电、冰箱、洗衣 机和电热水器,还给家里四口人每人带回了一台电 风扇。当时根本无法想象,有一天学校的办公室和 城里几乎每户人家都能装上空调。城市白领的生活 水平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普遍得到了改善。 在1978年,中国农村还有将近30%的人生活在温饱 线下的所谓“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 济”的“三靠队”,这部分农民的绝对数量估计有 2.5亿,与2017年生活在贫困线下的3046万人口相比 ,减少了两亿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了包括世 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总署、联合国 粮农组织等在内的一批国际机构以减贫扶贫为努力 目标,但是到了20世纪末大盘点的时候才发现,扣 除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减少的贫困人口之后,世界上 的贫困人口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2004年5 月,世界银行在上海召开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 界减贫高峰会议。会议一方面肯定了中国经济发展 对世界减贫努力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另一方面也让 与会国分享了中国在减贫实践中的成功经验。 中国公民绝非改革开放的唯一受益者,从世界 人民的角度来看,最直接的,从中国向外输出的主 要是消费产品以及生活必需品,这些低价优质的中 国产品无疑使得不少穷人的生活得到了切实的改善 。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另一个大的贡献是促进其稳定 ,最为显著的例子就是中国在1997年10月开始的东 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爆发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所 做出的突出表现。 东亚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各国的货币都在 大幅贬值。例如,韩国在发生金融危机之前汇率大 约是770韩元兑换l美元,金融危机时跌到了1700韩 元兑1美元;泰国在金融危机之前是25泰铢兑换l美 元,金融危机爆发后跌到了54泰铢兑1美元;印度尼 西亚在发生金融危机之前大约是2203盾兑换l美元, 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曾经跌到11950盾兑换l美元( 汤姆森财经数据库)。东亚经济的发展阶段与中国相 差不远,出口产品的结构也比较类似。这些国家的 货币大幅贬值。使得它们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 格大大下降,给中国的出口产品带来很大的竞争压 力。各国的政策一般都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考量, 既然出口对中国很重要,那么从中国的国家利益出 发,国际金融界普遍认为中国的人民币一定会贬值 。而人民币一旦贬值,就很可能会诱发“竞争性贬 值”,使得那些陷入危机的国家未来更加风雨飘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