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宝的力量:新时代党建怎么看、怎么干、怎么验

法宝的力量:新时代党建怎么看、怎么干、怎么验
作者: 崔海教 著
出版社: 中央党校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30
折扣购买: 法宝的力量:新时代党建怎么看、怎么干、怎么验
ISBN: 9787503567452

作者简介

崔海教,高级编辑,曾任新华社安徽信息社社长,中国文明网副总编辑,萍乡市委常委、副市长,中央文明办志愿服务组副组长,中央文明办一局副局长,中宣部党建杂志社总编辑,现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正局级)。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党建研究》《学习时报》《南开学报》《中国话剧研究》等报刊上发表系列理论文章。

内容简介

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决胜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百年历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党的建设有怎样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我们党为什么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苦难中创造辉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恢宏壮阔的发展史。我们党,在风雨飘摇中成立,在腥风血雨中成长,在搏风击雨中成熟,引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长与成熟,是开天辟地的伟业、改天换地的壮举。我们党以经天纬地之力,领导中国人民共同奋斗,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苦难与辉煌,奋斗与成长,党的建设是其中的核心武器、决胜法宝。 (一)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不负人民 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5000 多年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从汉唐伟业到康乾盛世,中国一直引领世界文明的发展。但当历史步入近代,风云突变,曾经强大的中国落伍于世界。落后就要挨打。苦难深重的中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直到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事业才焕然一新,中国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 天昏地暗的苦难 近现代以来,帝国主义国家纷纷用枪炮打开中国的大门。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洋枪洋炮,大清国门洞开。英军直抵南京城下,迫使清政府屈服,于1842 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从此,西方侵略者不断侵略中国;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并于1860 年火烧圆明园;1883 年,中法战争爆发,结果为“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1900 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这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西方列强的重重蹂躏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任人奴役,没有尊严,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一次次到了最危急的关头。 外患难消,内忧亦强。清朝统治者面对山河破碎、人民苦难,不思救国,反而提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19 世纪初期、中期,民不聊生,导致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相继爆发;19 世纪末,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登场,结果是“清”没扶起来,“洋”也没灭掉;20 世纪初,革命党人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席卷中国,辛亥革命虽使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土崩瓦解,但接下来的军阀混战使国无宁日。 …………………………………………………… …………………………………………………… 中国的有识之士不断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最初,他们提出,要救国,就要维新;要维新,就要向西方学习。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有一个三阶段递进式的发展,经历了从学习西洋技术到学习西洋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文化的转变。其间,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只学习技术不改变制度,最终必然失败。于是,人们探索改变政治制度。但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无一成功。特别是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有识之士意识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行不通。民国初年,政党林立,总计300 多个,多是昙花一现,即生即灭。各派政治势力纷纷粉墨登场,先后建立起不同性质的政党,但都未能提出正确的纲领,也未能发动人民群众,解决近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当时出现过的主要政党有:同盟会、统一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党、民主党、进步党、公民党、大中党、民宪党、中国社会党、中华民国工党、中华民国自主党、中华进步党、公民急进党、中华革命党,等等。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王朝统治的历史,却没有结束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大清国倒下了,中国人民却没有站起来。北洋军阀的统治,社会四分五裂,中国依然处于乱世。 昏天黑地,风雨如磐,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向何处去?历史和人民迫切呼唤一个先进的政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2. 开天辟地的伟业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所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谁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谁就将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选择共产党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和弊端暴露无遗。战争的空前残酷,欧洲参战国在战后的种种衰败和混乱景象,人民群众生活的极端痛苦,人们精神的极度空虚和颓废,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强烈地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失去光明的前途,并对西方文明价值产生怀疑和动摇,转而选择新的主义和政党。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分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明显地感觉到,俄国工农大众敢于冲破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建立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帝国主义的力量并不是绝对不可战胜的,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不再是孤立无援的,长期饱受帝国主义欺压,在反帝斗争中屡遭失败的中国人民,由此增强了斗争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真理,对西方文明和资本主义制度感到失望的先进分子,很快在实践中得出向俄国革命学习,走俄国人的路的结论。他们在反复进行分析比较后,认识到只有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办法,才能改造世界。 …………………………………………………… …………………………………………………… 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和传播,使建立中国共产党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而把这种可能性转变为必然性,这是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实现的。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走上革命的前台,在思想上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正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 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标志着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正式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创建,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中国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选择的必然结果。 …………………………………………………… …………………………………………………… (三)党的建设是法宝中的法宝,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是因为我们党有诸多制胜的法宝。其中,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 1.“三大法宝”的提出 1939 年10 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说:“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三大法宝”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党不断从实践中总结运用并长期坚持的,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产生的形象概括。 1. 系统阐释新时代党建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怎么办 本书围绕党建工作的历史地位、重要作用、指导思想、核心内涵、特点规律、根本立场、关键主体、重点领域、基本方法等方面进行理论阐释与实践求索,以多维的视角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党建工作的系列理论问题,辅以党史知识,从理论上讲清怎么看党建,深度研读系列党建理论问题,为党建理论研究者、党建党务工作者、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一本读得懂、看得进、可借鉴的新时代党建读物。 2.从实践上总结怎么抓党建,破解党建工作难题 本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力求破解党建难题,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推进党建工作守正创新,为机关、各类企业、农村、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新兴业态和互联网党建等提供积极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3.史料丰富,语言深入浅出,故事化表达,通俗可读、实用性强 本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体现思想性和政治性相统一,史论结合,点面结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理论问题,不说教,以故事化的脉络穿入其中,是可学可用、可读耐读、可阅可存的党建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