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世界:视觉心理万花筒

眼睛和世界:视觉心理万花筒
作者: 孙潜 罗云放
出版社: 文汇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9.20
折扣购买: 眼睛和世界:视觉心理万花筒
ISBN: 9787549639526

作者简介

孙潜(1921—2001),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县,在家乡读完初中后即外出求学、工作(1944年7月毕业于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上海郊县的几所中学工作。1958年3月因故离开公职。二十年又七个月后的1978年10月恢复公职,被安排到上海一所中专学校任语文教师,1987年4月退休,高级讲师 。曾发表《诗意与诗的构成》《美是意识形态》《艺术心理学研究些什么》等多篇论文。一生潜心于杜诗研究,著有一百三十多万字的《杜诗全译》。 罗云放(1921-2011),孙潜夫人。祖籍湖北孝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在文艺团体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在上海宝山、川沙的中学任教。1954年调到上海松江师范学校,松江师范暂停办后又先后调到松江另两所中学,都是担任音乐教师。1979年3月退休。

内容简介

1. 从塔刹大小说起 我国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都有古代留传下来的佛教寺庙和佛塔。有些地方,寺庙已经湮没,看不出痕迹,但佛塔依旧巍然屹立,吸引着游人对它久久凝视。 你留意过佛塔吗?从下往上看去,佛塔好像从平地涌起,直刺天空。塔身的建筑很美,它的尖顶更是精巧玲珑,使人喜爱。塔顶有个专门名称,你可知道吗?那就是“塔刹”。 当你仰看塔刹时,可曾经估量过它有多大? 通常,人们是不会想到这个问题的,大概谁也没有认真估量过塔刹的大小。可是,在一些人,特别是在孩子们的头脑里往往产生了这么个印象: 塔刹没有多大,它的形状很复杂,结构精巧,最上面那个细腰葫芦更是好玩,也许可以把它拿下来当作玩具,抓在手里摆弄吧。 有一年,一个古镇上的佛塔进行大修,整个塔刹被拆卸下来,吊放在地面上。许多人跑过去围在周围观看。不论成年人还是孩子,蓦然看见地面上的塔刹都很惊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真没想到它有这么大!” 那座古塔大约有五十米高,塔刹比起整座佛塔当然小得多,可是它的高度也达到五米左右,一个少年站在它旁边,大约只有它的四分之一高。图1-1(书中未注明出处的插图均为作者自作图)就是塔刹高度和少年身高的比较。现在,塔刹在我们心中的印象就完全改变了,它真是够高大的,说它是个庞然大物谁也不会反对吧。 为什么当塔刹安放在佛塔最高处时人们不觉得它高大,而当它被放在地面上时,人们就觉得它高大得出乎意料呢? 这个问题决不会使聪明的读者为难,你肯定会这样来回答: 当塔刹安放在佛塔上面时,离我们远,所以看起来显得很小;当它放在地面时,离我们近,看起来就显得高大了。 你的回答是对的。 你还可以举出其他许多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比如,飞越过城市上空的民航飞机,看起来跟一只飞鸟差不多大小,而当我们走进飞机场,看见停在停机坪上的民航机时,就会发现它是那么巨大,比我们当初想象中的飞机要大得多。又比如,在野外画风景写生画时,看见远处的树木、房屋都很小,手握铅笔,眯上一只眼去看,去量,它们才几厘米高。试试按照图1-2所示的方法去测量远方的物体,它们不都是很小的吗? 不过,你的回答还不能消除下面的疑问: 为什么物体距离远看起来就小,距离近看起来就大? 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而实际上却很复杂,要牵涉到许多方面,牵涉到视知觉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原理。如果你想追根究底,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得耐心地继续看下去…… 不过,这个问题还不能马上得到答案,得暂时把它搁一搁,先来看看我们自己的眼睛。 本书的主要特点:一是有关眼睛之观察世界的科学阐述贴近读者的思维需求,尤其是青少年的视觉心理;二是能够帮助读者正确理解眼睛感知的系统发展,以及内在与外延的真实体验;三是通过各种浅显易懂的举例分析和实验介绍,让读者在印象深刻的感悟中,领略科学的奥秘与神奇。 作为视觉心理学普及读物,本书适用于各类学校的科学教育实践,也对普通读者增长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