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东旅游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1.90
折扣购买: 季风讲圣贤家训
ISBN: 9787557019976
季风,知名教育专家,退休前曾是山东省某地区教委负责人,退休后主要从事国学类的研究与创作。先后出版过《北大国学课》《唐诗宋词里的趣事》《四书五经里的学问》《道德经里的智慧》《功臣的非正常死亡》《轻松学国学》《季风讲四大名著里的故事》《季风讲资治通鉴里的智慧》等图书,深受读者喜爱。《北大国学课》自2013年3月出版以来,连续加印十余次,名列全国历史类畅销榜前五名,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畅销榜第3名,2013年度全国最畅销的历史读物之一,2014年最畅销的国学类图书。《唐诗宋词里的趣事》《四书五经里的学问》《道德经里的智慧》在国内销量持续攀升,连续加印,目前繁体字版图书也已上市。
在他的淡泊名利上。当年父亲去世,兄弟们跟随叔父离开后, 他自己避乱到了江东,之后就在东吴孙权手下为官。诸葛瑾任 职时并没有因为自己才学出众而言行狂妄,反而更加谨慎小心。 孙权曾希望诸葛瑾能够说服他的弟弟诸葛亮来东吴做官,但是 诸葛瑾并没有答应孙权,而是告诉他,诸葛亮不到东吴来正如 他不前往蜀国是一样的原因。诸葛瑾并没有为了自己在东吴的 权势能够更上一层楼而答应孙权的要求,反是给出了一个非常 精彩的婉转拒绝。他知道弟弟诸葛亮并不看重名声和权势,而 是希望在明主面前施展才华。他也明白人各有志,因此不会做 出令两兄弟为难的事情。 自叔父去世,诸葛亮带着弟弟在隆中耕作生活 12 年,直到 他被刘备请出茅屋。在躬耕的 12 年中,曾有不少主君欣赏诸葛 · 007 · 亮的才华而想请他出山,但是诸葛亮全部拒绝了,他可以出山, 但前提是心中的那位主公出现。 诸葛亮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 目标或者说是一个更加高远的志向,而在行动之前,他要选择 一条最为合适的“路”。诸葛亮自比“管乐”:文能如管仲,武 能如乐毅。他希望自己在将来也能如管仲、乐毅一般得到主公 的重视,辅佐其建立一番功业,使自己可以淋漓尽致地施展才 华,而不是深陷权势之争去钩心斗角。 当时,曹操、孙权以及袁绍等人的身边已经有了大批谋士 和武将,若是此时投靠,诸葛亮的文韬武略根本没有完全施展 的空间。即便一些主君钦慕诸葛亮的才华,并承诺了诸多优待, 他也没有因为这些功名利禄而放弃自己最初的志向。 诸葛亮将一切送到眼前的荣华富贵全部淡然拒绝,不为这 些利禄改变心志,直到刘备出现。当时的刘备,并没有属于自 己的势力,除了自己的两个结义兄弟,其他的所有都要依靠荆 州的刘表。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时候可谓是一穷二白, 而诸葛亮之所以会选择刘备,便是因为追随刘备的他能够实现 自己的志向,能够使自己像管仲一样为刘备成就霸业,也可以 如乐毅一般帮助刘备攻城略地,施展自己的文武才干。事实证 明,诸葛亮选对了人,他为刘备这个实力薄弱的后起之秀赢得 了与强者比肩而立的地位,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诸葛亮一生的志向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做一个能够辅佐 君上开国立国的允文允武的能臣。刘备托孤之时,曾对诸葛亮 · 008 · 说 :“若嗣子可辅,辅之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授意诸葛亮 若刘禅有治国之能,便可尽心辅佐 ;若他不堪重任,诸葛亮可 取而代之。因此,刘备逝世之后,也曾有人示意诸葛亮“废帝 称王”。天下谁人不想做皇帝?可惜面对这样的诱惑,诸葛亮断 然拒绝了,他的忠心只给汉家天下,他的野心只为实现志向。 因此,只一心一意地辅佐新帝,就如他之前能够甘于平凡只为 等待一个明主实现自己的抱负一样。 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在曹魏做官,为曹丕效力,对曹魏王 朝忠心耿耿。后来司马氏一族意图谋反,曾经派人到诸葛诞所 驻守的地方诱劝他,但是诸葛诞没有同意,并反问来人 :司马 家族世代受曹魏恩惠,如何因为他人一点儿利禄就背叛主公? 并表示自己会为曹魏王朝竭尽忠节。诸葛诞在面对谋逆之臣威 逼利诱的时候,没有改变自己对曹魏王朝的忠心志向,最后城 破被杀。 诸葛亮官拜丞相之后,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节俭简朴,他 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为刘备守护江山上,对于功名利禄没有半点 渴望。诸葛亮临终之前写给蜀汉皇帝刘禅的遗表上详细记录了家 中所有的财产,为官二十七载,并没有多拿国家的一厘一毫。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自幼聪慧过人,诸葛亮担心他因为太 过聪慧而导致自己或主动或被有心人利用走上邪路,便给儿子 写了数封家书,信中多次教导诸葛瞻要看淡名利,要坚守自己 的心志,时刻牢记心中的志向,在实现自己的理想之前,不管 是贫困还是荣华都不能动摇自己的心志。 · 009 · 后来,曹魏军队攻打蜀国,诸葛瞻驻守绵竹,魏国的统帅 在下令攻打城池之前曾经派人送信给诸葛瞻,并许他“若降者 必表为琅琊王”。但是诸葛瞻谨记父亲的教诲,并没有屈从利 诱,他奋勇杀敌,最终与不足 18 岁的长子诸葛尚带着忠君爱国 的志向一同战死沙场。 家训沉淀着丰富而又厚重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它使得一个人、一个家族,乃至整个国家都拥有了灵魂,使得华夏文明亘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