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高考满分作文大全(2019-2020)

最新五年高考满分作文大全(2019-2020)
作者: 苏立康
出版社: 首都师大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最新五年高考满分作文大全(2019-2020)
ISBN: 978756562458204

作者简介

苏立康,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市模范教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特聘主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曾担任新加坡华文教材顾问。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学、教学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及教材的编写工作,在该领域有一定的成就和影响。 主讲的课程有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育学等。 主要著作有:《语文教学对话录》(专著,1993年出版) 《阅读与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专著,1995年出版) 《语文课程的基础研究》(主编,2006年出版) 主编或合编的教材多种,主要有: 《中学语文教学法》 (合编,1995年出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主编,2004年出版) 高等职业教育《语文》(主编,2004—2006年出版)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读本》(主编,2004—2006年出版) 北京市地方教材《诵读(1—9年级)》(主编,2007年出版)

内容简介

4.前言介绍 2019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对于2020届高三师生而言,2019年的8套高考作文题命题有什么特点?注重考查考生哪些方面的素养?折射出怎样的作文命题趋势?应该如何进行高考作文复习备考?这些都需要了然于胸,基于此,我们针对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所呈现的特征,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把握高考作文命题基本方向;在全面回顾之后,对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进行预测和展望,以指导来年考生科学备考、迎考。 一、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分析 2019年由 考试中心命题3套,各省市自主命题5套,总计8套,这8套作文试题坚持了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的命题理念,积极传递国家政策,弘扬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热点,体现出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对考生积极面对人生、体味文化传统、理解高尚人格、追寻科学创新精神等方面,皆给予了积极引导;符合培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时代青年的要求。作文在命题技术上稳中有进,部分试题在提高作文测试功能方面作了新的尝试,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价值导向方面:坚持立德树人,彰显学科特色,命题立意体现育人导向 高考作文命题,具有特定的导向作用。2019年8道作文命题总体上出体现高考改革方向,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考查,这“一点四面”,在作文育人方面形成合力,很好实现了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2019年命题切合 提出的“2019高考语文的命题重点,……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核心价值标准,推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现”,与往年高考作文强调育人导向类似,2019年高考作文试题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重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立德树人”贯穿于今年多套试卷的作文试题命制中,体现语文学科独具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引导考生积极关注社会,力求感应新常态、立足提升国家软实力、体味人生与社会和传播正能量。 5.免费试读(内容不要太多,一小部分即可) 上海卷 材料作文 寻找“中国味” 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沿袭了近几年高考作文敢于直面现实、关注社会、注重理性思辨、凸显生活体验的传统。在生活是作文之根,思想是作文之魂,情感是作文之本等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该题让考生由特殊性上升到普遍性去思考问题,这与上海这些年一直倡导的材料作文命题主旨一脉相承,关注思维锤炼和思维品质。 例文 从戏腔所看到的 一考生 “戏腔”,一个原本不那么阳刚的词,突然一夜间站了起来。 十首古风,九首含戏腔。 喜忧参半,甚至忧多喜少。 为何喜?在漫长的,人所诟病地“崇洋媚外”之后,中国京剧的戏腔被再次刨出,捧上神坛。古风戏腔再度称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再次被认可,无论是从国家内部,亦或是国际上。 那么,忧从何来?因为我难以确定这场大火是否为某些追名逐利之人蓄意点起,更对“戏腔歌曲即为中国音乐代名词”这一认定颇感怀疑。 现如今,越发多的古风、国风歌曲涌现,可愈发少的歌曲脱离得了戏腔。它,成了一个明晃晃的标签,专属于国风,便宜了众多“民族艺术家”,一群大老爷们扯着沙哑的嗓子,撕心裂肺地装出娇滴滴的模样,可笑欤?可悲欤?中国味的歌曲,就这样在这场闹剧中愈发单调,中国味的范围被急剧压缩,跻身在窄窄的几条标签内。 其实,是我们对中国味有偏见。何为中国味?以丝竹管弦配乐?以戏腔古韵入歌?非也。丝竹管弦之类,充其量只能算作“洋人们”眼中的“中国味”,带着一种对中国文化不求甚解的满足,就像当年大清的辫子成为西洋人区分中国人与其他亚洲人的重要途径。辫子般的中国味,真实吗?真实的中国味,应由了解中国、传承中国文化的人来唱且不限于戏腔。茫茫大漠上弥散的驼铃、峻岭急涧间激荡的号子、重重黄土中翻滚的信天游,何处不中国?何物不中国?仅以戏腔来定夺“中国”与否,与将水果浓缩在苹果单一种类里有甚区别?可恶!更可笑!! 君不知,中国味一直处在一种拓展的趋势之中。姑且不表人们可能都未曾听闻的周公礼乐,仅谈近代戏剧,便有多种剧种融成京剧,《牡丹亭》推陈出新,《探清水河》再度火热。无论是闭关锁国的大清,还是当今开放的中国,中国味的音乐从未停止过生长,或于内部涵养修习,或于外部碰撞交汇,在与其他音乐形式的相逢相遇中,中国味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吐故纳新,此时,将“中国风”定义为“戏曲腔”,就显得狭隘而不合时宜了。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要将戏腔撵下舞台,判其死刑,我们要的,只是摒弃“和而同”的场面。戏腔的一家独大,是人们不愿深挖中华音乐宝藏中异质唱腔的一个反映,倘若这时,一种同具“中国味”的说唱唱法或民谣唱法出现,或许可以压一压戏腔炽烈的火势。 毕竟,当年摧毁圆明园的,也是一场旺极的火。 得分要点: 作者从当下“‘戏腔’歌曲大火”这一文化现象入手,表明自己对此“忧多喜少”的鲜明态度;接着,文章对世人将“中国味”标签化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运用类比论证,得出仅从异质文化的表层差异出发,难以获得对本国文化特性全面认知和深刻把握这一结论;其后,又顺理成章地提出“中国味一直处在一种拓展的趋势之中”,并对“中国味”音乐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期望。全篇聚焦在一个话题上,笔力集中,层层深入。值得一提的是,文章结尾的那场圆明园之火,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蕴藉又极富警示意义,且与开头的“戏腔”走红之“火”遥相呼应,颇显神完气足。 (1)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一线名师权威解读2019,作文专家高效指导2020。 (2)考场作文全景透视:本书汇集2015-2019年度200多篇全国高考满分作文。 (3)权威班底联袂打造:本书特邀中语会会长携同68所名校语文学科带头人对考题及范文作详尽分析,点拨写作思路,剖析得分要点,强化模拟训练。 (4)满分作文年度盛典:本书创始于2005年,十五年磨一剑,畅销不衰。 (5)教辅排行畅销经典:15年累计销量稳居全国各大新华书店作文类图书排行榜前列。 (6)实用高效夺分宝典:自出版以来,深受教育界赞誉,赢得老师、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