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99.80
折扣价: 59.90
折扣购买: 战争事典(53秦国将相铁三角)
ISBN: 9787516823873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致力于通过严谨的考证、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独到的视角为读者理清历史的脉络。目前已经出版*事历史类图书四十余本,其中包括《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透过镜头看历史》《信史》四款MOOK系列丛书,以及《中国古代实战**图鉴》《倭寇战争全史》《明帝国边防史》《拿破仑战记》《秘密战三千年》《帝国强*:欧洲八大古战精锐》《帝国强*:中国八大古战精锐》等专题性图书。 始安公士或:80后战国秦史爱好者,主*战国秦代*事、秦国社会制度变革话题,致力于透过战国社会经济法制知识来解读秦国、秦*和战国战争。 七丘之狼:本名丁毅,80后历史爱好者,喜好古典希腊、希腊化时代以及罗马共和时期的历史,并对欧洲中世纪史有涉猎。 张宏伟:宅男奶爸一枚,自幼颇爱历史,尤好19世纪*事史,在超音速论坛上发表过《普鲁士之鹰:罗斯巴赫与洛伊滕战役》《美国—墨西哥战争史》。
公元前306年,年仅19岁的公子稷在秦都咸阳登基,史称秦昭襄王(简称秦昭王)。他在母亲宣太后与舅舅魏冉的支持下,平定了季君之乱。又借助三朝元老司马错将*镇压了反叛的蜀侯。魏冉后来成为相邦,司马错做了国尉,两人与未来的秦国战神白起是秦昭王*倚重的一相二将。他们亲手缔造了秦昭王的**时代。 秦昭王在位长达56年,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昭王元年至十一年(公元前306—公元前296年)是摸索阶段,有胜有败,大起大落,一度被诸侯打得割地求和。昭王十二年至四十七年(公元前295—公元前260年)是战略进*阶段,堪称秦国有史以来扩张*迅猛、战争*频繁的时期。昭王四十八年至五十六年(公元前259—公元前251年)是衰弱阶段,经历了邯郸之战等惨败,秦国击退诸侯之后元气大伤,只能休战养息。 在战略进*阶段中,昭王十二年至三十年,岁岁征伐,罕有败绩,几乎每战必得,打残了*大多数劲敌。在这战绩辉煌的19年,主持*国大计正是一相二将铁三角组合。而随着铁三角中*后一人武安君白起去世,秦昭王时代也**进入了衰弱阶段。他们三人合力终结了战国列强均势的局面,奠定了秦国独霸的历史进程。齐、楚、赵等*事强国都是被铁三角成员剥夺了争天下的资格。如果没有这个将相铁三角组合,战国七雄可能还要多打几十年仗才能分出胜负。 穰侯魏冉:名列秦国头号外戚功臣的楚人 他在《战国策》里出场不少,跟苏秦、张仪一样在《史记》中被单独列传。张仪是他在秦国的前辈,苏秦跟他有交手有合作。但后人对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他被秦昭王罢免相位赶出咸阳时带走财宝千余车。他就是穰侯魏冉,秦国将相铁三角中权力*大的相邦,也是形象*复杂的人。 ………… 他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看似判若两人:前期忠心谋国,举贤不局限于楚外戚,扶持了一批平民出身的*功勋臣;后期私欲膨胀,放纵楚外戚专权,排斥外来人才,跟老战友白起貌合神离。晚年的穰侯再也不是那个让诸侯畏惧的战略家,沦为一个眼里只剩下一己私利的短视之人。他在智商和见识上的倒退简直惨不忍睹。 可若是考察他那特殊的身份,也许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穰侯*本质的身份是宣太后为首的楚外戚集团的顶梁柱,然后才是秦国的相邦。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忘记过小团体利益,只是尽可能地将秦国战车跟楚外戚集团捆绑在一起。当两者利益一致时,他就是志在为国建功的良相。当两者利益冲突时,他就是以小团体私利为先的权相。 ………… 武安君白起:虎狼之师的形象代言人 在铁三角组合中,名气*高、争议*大的人是武安君白起。 梁朝史学家周兴嗣在《千字文》里写道:“起翦颇牧,用**精。”这句话说的是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擅长用兵。白起被他排在**位。唐高祖李渊称赞大唐*神李靖:“古之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及也!”白起和另外三位***事家被李渊视为“古之名将”的标杆。而在唐朝设立的武成王庙中,秦武安君白起不仅跻身“武庙十哲”,还位列武圣人姜太公、副祀张良之后。他的坐像排在姜太公的左列**。 这是谈论中国古代*事时无法绕开的狠角色。铁血强秦代出良将,但唯有白起才称得上是秦*“胜利的象征”。秦*的歼敌成果,他占了一半。秦*的经典战例,他指挥的*多。秦*的典型战法,他的贡献*大。被他消灭的韩、魏、楚、赵等国*队累计达到100万。如果再算上击伤和俘虏,三晋和楚国大约因白起损失了数百万人口。秦*给山东六国造成的伤亡,一半是由他完成的。于是后世喜欢用“人屠”“杀神”来给他贴标签。 尽管白起没有*灭过任何一国,但不少人认为,是他的辉煌战绩让秦统**下的大势变得不可逆转。以至于《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的另一个主角王翦,容易被低估为“摘取胜利果实的人”。 ………… 秦昭王因为白起反对*赵而将其免为士伍,并流放到北地郡的阴密县。白起从爵位*高的武安君变成了没有爵位的平民。由于病重,他没有立即启程。在接下来3个月中,诸侯*秦急,秦*连连退却。但秦昭王失去了理智,不但没有采纳白起的*终谏言,反而勒令白起立即滚出咸阳。在白起抱病出发后,秦昭王还不解气,和范雎等人商议后,派使者赐白起自裁。 在自裁前,白起忏悔了长平杀降一事。“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白起因杀降招致骂名滚滚来,后世志怪小说中不乏以他为反面典型的因果报应故事。长平古战场遗址所在地区流传着“白起豆*”这道菜,表达着祖祖辈辈对杀降者的诅咒。他忏悔了,但没人原谅。 ………… 贤将司马错:太史公司马迁的传奇祖先 铁三角组合在《史记》中的待遇截然不同:魏冉单独立传,白起与其*中后辈王翦合为一传,司马错出现在很多记录中却没有立传。假如不是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诉说家史,我们根本不知道司马错居然是他的祖先。 司马错是秦**史夏阳人。夏阳原名叫少梁,在春秋时曾经是梁国首都圈,后为秦穆公所灭。后来晋国以及由晋国分化出的魏国,跟秦国在少梁这块土地上打了百余年仗。秦孝公八年(公元前354年),秦*拔了少梁城。魏国一度夺回此地,但*终被秦惠文王拿下。少梁作为秦魏拉锯之地,民众归属多次变化。司马错家族没有为躲避战祸迁徙到魏**地,而是融入了秦国。 说来有趣,铁三角中的魏冉是楚人,白起祖祖辈辈都是秦人,秦人司马错则差点就成了魏人。幸好他的父辈选择做秦民,否则秦国将失去一位*世良将,而魏国要多一个怀才不遇只能出走他国的兵痴。 ………… 以灭蜀为始起点,以拔黔中为终点,司马错在西南战略上看得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远。他在铁三角时代的出色表现往往被低估。*令人感慨的是,他的战绩是靠与白起等将不同的另一种兵学思想来实现的。 司马错打下的地盘比白起都多,却偏偏是秦***名将中罕见的缺少“斩首”记录的将*。这不代表他不擅长歼灭敌*,因为秦*奖励升迁是有歼敌(斩首)指标的。他不可能不杀伤敌人,但不像其他秦将那样刻意追求斩首战果。他的兵学主张是“不伤众而彼已服焉”和“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由此可知,司马错不以大量消灭敌*有生力量为本,*接近兵圣孙武“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为上,破*次之”的*事思想。假如他能活到长平之战,也许会带头反对杀降。即使反对不成功,也能在邯郸之战时替开始反思屠杀恶果的白起说公道话。只可惜,司马错跟白起实际上是两辈人,并没有姜太公那样长寿。好在他坚持的兵学道路给王翦、蒙恬等后辈留下了不追求杀伤也能打赢兼并战争的打法。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司马错的战略智慧与用兵才能,秦国铁三角模式就无从真正运作起来。而当他去世后,魏冉和白起失去了一个令人尊敬的功勋长辈,也少了一个调和矛盾的缓冲器。秦国从此再无铁三角式的将相组合。 将相铁三角组合的历史战绩 在铁三角主政时代,秦国的*国大计是由这一相二将三颗秦国*聪明的头脑和秦昭王共同谋划的。定好战略方针后,相邦魏冉抓好内政外交,***支持白起、司马错两位将*讨伐诸侯。简约的团队构造、快捷的决策机制、合理的分工方式,让秦国释放出**的威力。 **个被秦国铁三角拿来祭旗的,就是跟着齐国*秦三年的韩魏两国。 秦昭王十二年,国尉司马错*取魏国襄城,初步扭转秦国的被动局面。 秦昭王十三年,上郡守向寿和初左庶长白起先后占领韩国的武始和新城。 秦昭王十四年,白起在伊阙打破魏韩联*,斩首24万,拔5城,创下了**的歼灭战纪录。他随后又北渡黄河,夺取了安邑以东、乾河以西的韩国土地。 伊阙之战斩首24万,一下子拉大了秦与韩魏之间的实力差距。韩魏元气大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无力守住河东、河内。秦*不再需要逐地逐城地蚕食,可以放手采取鲸吞策略。 以魏冉、白起、司马错为轴心的秦国高层,很快琢磨出了一个全新的*事扩张套路:拿下若干重要的进*跳板(布势)—歼灭大股有生力量(大破*)—趁着敌国重伤不治进行连续打击(抢地盘)……于是该国从此被打残。外交分化与间谍活动始终贯穿全程,并围绕不同阶段的需要进行调整。 新*事战略让秦国的第二轮扩张开始提速。列强均势的格局从此被秦国铁三角组合的新扩张套路**打破。韩魏不幸成为**波牺牲品。 秦昭王十五年,白起与司马错*魏垣城,复归还之。同年,白起开始伐楚,可能先*克了叶县。从这一年开始,铁三角经常会同时*打两个不同的方向。 秦昭王十六年,司马错取魏国的轵及邓,白起拔楚之宛城,又顺势占领宛城以北的韩国领土(故韩国称“秦拔我宛”)。两人分别在黄河以北与黄河以南作战。 秦昭王十七年,按《秦本纪》与《六国年表》的记录,司马错和白起双双待机。城阳君和东周君来朝秦,秦用垣换取魏国的蒲阪、皮氏(一说是秦出兵*这两城)。按《编年纪》的说法,秦*又*打了垣,领兵者不详。同年,魏冉以外交施压迫使魏献河东四百里,韩献武遂二百里,共计得地六百里,几乎抵得大半个汉中郡。这一年创下了秦国接纳诸侯割地的*高纪录。 秦昭王十八年,司马错*垣、河雍,与白起、魏冉共同*取魏国大小城61座。这可能是铁三角**一次在战场上同台演出。秦昭王十九年,秦拔赵梗阳,统兵大将身份不详,也有可能是白起、司马错以外的秦将。 秦昭王二十年,秦拔魏新垣、曲阳。睡虎地秦简《编年纪》称秦在此年还*过安邑。这个方向一直是司马错负责打,但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他领兵。白起继续待机。 秦昭王二十一年,司马错*魏河内,魏纳安邑及河西。同年,秦*还在夏山败韩*,统兵大将没说是白起,具体身份不详。 至此,铁三角组合基本完成了夺取河东地的战略目标。接下来,白起和司马错都被雪藏了几年,相邦魏冉单独运筹破纵弱齐的宏伟计划,另派其他将领代替白起和司马错出任务。 整整8年的连续进*,打了9场战役,6场集中在韩魏的河东、河内地区。也就是,伊阙之战、拔宛叶之战与拔赵梗阳之战不在那个方向。但伊阙之战与拔宛之战涉及韩魏楚,只有*赵梗阳一战毫不相关。再加上秦昭王十二年*魏襄城,十三年*韩武始、新城,秦在10年内集中*打了韩魏10次。这个组合拳换哪个**都是*不了的,也难怪韩魏被打得没脾气。 秦昭王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秦国在诸侯伐齐行动中获利甚多。魏冉也趁诸侯瓜分齐国的机会,于秦昭王二十四年发动**次围*大梁之战,但时任魏国丞相孟尝君从燕国和赵国搬来救兵,逼退了秦师。 燕国不与秦接壤,又风头正劲,于是铁三角组合把赵国作为报复对象。白起率兵*赵三年,夺取5座城邑,赵惠文王君臣只能吞下败果。*终秦赵两国在渑池会盟,签订了停战协议。 在秦国*打赵国和魏国首都大梁期间,楚顷襄王君臣企图重启合纵,以报当年秦昭王害得楚怀王客死异乡之仇。结果引发了秦楚五年战争。 秦楚五年战争是铁三角组合*后一次合作。魏冉几次赦免**的罪人,组织移民实边,为赢得战争提供重要保障。司马错在秦楚五年战争中两次大败楚国,迫使楚国割让上庸及汉北地,又夺取楚国黔中地。他在黔中战役胜利后不久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白起发动的鄢郢之战迫使楚国迁都,令楚国从此失去了争天下的资格。秦国疆域从此横跨黄河中上游和长江中上游大部分地区。 司马错去世后,铁三角组合仅剩魏冉和白起,秦国进入后铁三角时期。魏冉又多次进*魏都大梁,屡次获胜。两人*后一次合作是华阳之战,15万魏赵联*围*韩国重镇华阳,白起和魏冉、客卿胡阳联手全歼敌*。 此后魏冉和白起关系逐渐疏远。武安君白起蛰伏9年,直到穰侯魏冉被秦昭王免职后才复出。他与取代魏冉的新丞相范雎合作,在长平之战中消灭45万赵*,奠定了秦国*终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也是白起指挥的*后一场战争。 秦昭王在位56年,期间只有三年、五年、四十年、五十四年至五十六年这短短6年没用兵记录,*长的持续和平时间也就*后3年,大约**.29%的时间都在打仗,其中大部分战争都是由魏冉、白起、司马错主持的。秦昭王十二年至四十七年,秦国的*事扩张达到了**。随着铁三角组合*后一人离世,秦昭王时代也由盛转衰,秦国直到吕不韦主政时期才重新大举东出。 在上述战争中,*能体现铁三角*事战略特色的是伊阙之战和秦楚五年战争。伊阙之战是白起的成名作,但如果没有魏冉举荐,没有司马错的襄城战役做铺垫,他没有机会创造*事奇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算是三人的*初合作。而秦楚五年战争是铁三角组合***的一次合作,也是三人*后一次联袂演出。 相邦魏冉、国尉司马错、武安君白起是秦昭王倚重的一相二将。秦昭王的赫赫武功,大多出自这三人。在伊阙,初出茅庐的白起打出了斩首超过20万的歼灭战,打破了战国列强均势的局面,让秦国在河外站稳脚跟。而后来长达五年的秦楚双雄对决,堪称决定秦楚两国数十年未来形势的命运之战。战后,秦国的南方疆域从长江上游跨入长江中游,控制了云梦泽以西和以北的土地。秦楚五年战争既是将相三人的佳作,也为秦国铁三角时代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猝然离世,因为没有明确**继承者,围绕他留下的“遗产”,各方势力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拉米亚战争后,先后爆发了四次继业者战争,伴随着北方凯尔特人的入侵,战乱绵延了近半个世纪,确立了三大继业者王国的格局和区域秩序。在这之后又有塞琉古与托勒密之间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六次叙利亚战争,使希腊化世界这两个强国元气大伤,为*后的罗马征服埋下了伏笔。 1863年冬,李与米德率部隔着拉皮丹河对峙。直到次年春天,格兰特来到弗吉尼亚。18**年5 月,波托马克*团渡河,北弗*团也抖擞精神,双方在莽原开启新一局的厮杀。紧接着为争夺斯保契尔维尼亚县府展开死战,于“骡蹄铁”爆发惨烈战斗。期间,“杰布”斯图尔特与谢里登所部还进行了一场惊险的骑兵对决。*终,格兰特在冷港碰得头破血流,直扑里士满的计划破产,双方不得不在彼得斯堡停下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