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新世界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8.30
折扣购买: 学习巴菲特
ISBN: 9787802285576
黄昊明,经济管理学博士,投资专家,国内最早的基金经理。1995年开始研究巴菲特投资思想,从事证券投资10多年,一直坚定不移地运用巴菲特投资策略,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任某投资机构联席董事,掌控着数十亿的私募基金,在业内享有“小巴菲特”的美誉。
沃伦·巴菲特自从1993年登上《福布斯》全球500大富豪的榜首以来, 这位60岁出头的投资家凭借其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及独特眼光,和自己好友 比尔·盖茨在世界首富的位子上轮流坐庄。 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位超级投资大师是不可思议的,短短数十年里, 他的资产从100美元膨胀为300多亿美元,足足增值3亿倍,成了史无前例的 从股市里“玩出来”的世界巨富。那么他究竟拥有什么样的投资之道,能 让他对金钱及投资理财的嗅觉如此的灵敏呢?巴菲特——投资领域里最神 奇的人,在中国第一代私募基金经理的眼里,又是怎样的人呢? 1993年,我开始迷上丁这位神奇的老人,可以说,是他引领我走进投 资的圣殿,更是他给了我开启投资大门的金钥匙。 一、左眼看老巴,右眼盯A股 相信每一个中国股民都知道巴菲特的大名,但在广泛的推崇背后,却 是更多的人对这位智者的陌生:你了解他的投资方法吗?你知道他的投资 组合吗?你清楚他的投资原则的理论基础吗?甚至,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 巴菲特创立的投资帝国——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主营业务吗?沃伦·巴菲特 究竟是位什么样的投资家呢? 事实上,被称为“奥马哈的圣者”的巴菲特在全球范围的投资者的心 中,有着神一般的地位。自从1942年11岁的巴菲特第一次购买股票以来, 他便以惊人的速度积敛着财富:13岁时,巴菲特靠送报赚取了自己的头一 个1000美元;22岁大学毕业时,靠投资获得个人第一个1万美元;25岁。他 在自家卧室成立合伙企业时,个人资产已超过10万美元:1961年巴菲特31 岁时,他的身家超过100万;4年后的1965年,巴菲特通过合伙企业取得伯 克希尔一哈撒韦的经营权时,他也正式成为千万富翁;1981年他进入了亿 万富翁俱乐部;1988年则突破10亿资产;到了1997年,他则为自己的身价 添上了第10个“0”,这年他67岁。据预计,如果他能让旗下公司保持其历 史平均的22%的年收入增长速度,到2009年,巴菲特80岁的时候将可能成 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千亿富翁之一。 虽然其财产膨胀速度不及微软的比尔·盖茨、沃尔玛的山姆·沃顿等 少数超级实业家,但他却是所有明星投资人中积累财富最多、最快,也是 最稳健的,作为唯一能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进入前十位的明星投资 人,他显然打败了乔治·索罗斯、彼特·林奇等同样负有盛名的同行。 他是位什么样的投资家呢?他的法力又源于何处? 颠覆华尔街的异端 所有证卷从业者的工作目标只有一个:战胜指数。无论自身所操盘的 基金所得几何,甚至亏损,但只要能够战胜当年股市指数,则该人士就是 成功的。 但巴菲特是华尔街的一个异端:这不仅因为他不像其他金融大鳄一样 每日忙碌于华尔街,更因为他所采用的投资策略及原则与传统或者说主流 投资界大相径庭。我们有必要简要了解一下美国主流投资理论的发展简史 ,这对于我们认识巴菲特很有帮助。 1952年,哈利·马可维茨发表了一篇“开创了现代金融”的论文—— 《证券选择》。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是风险与回报的不可分性,即没有一 个投资者能够在承担低于平均程度的风险的同时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回报 。但他认为如果买一些具备不同风险趋向的股票,则能将风险降低。而且 ,协同变化性越小的投资组合,其回报与风险的比值越大。 10年之后,比尔·夏普对马可维茨的工作进行了改进,提出应更多关 注个股股价的波动性:波动性越大,则风险越大。个股的风险是一种无法 通过多元化投资化解的风险,但正如马可维茨所指出的,存在一些风险是 能够被多元化投资化解的,这就被称为“非相关性风险”。1964年夏普又 提出了固定资产定价模型(简称CAPM),以此来更为简便地计算非相关性风 险最小的投资组合。 与马可维茨和夏普的理论共同作为现代证券投资理论基础的,还有尤 金尼.砝码的有效市场理论。他认为股市的参与者是绝对理性的,他们能 够对每个新信息做出迅速而正确的判断,并由此改变股价的变化,这样一 个充分有效的市场上,未来的股价是不可能预测的,所以除了运气因素, 没有人能够击败大势。 但巴菲特的老师,哥伦比亚大学的本杰明·格雷厄姆于1947年前后提 出的价值投资理论与上述几个理论是完全冲突的:市场既不是充分有效的 ,股价的波动与回报的关系也是有限的。在他看来,投资这一行为不是由 选择投资组合的低风险性、持有的时间长这样的特点决定的,而应是“根 据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就是说,选定了一 家具备良好潜质的企业,并在“相对低”的价位上——这两个标准的具体 内容我们将在后面进行更详尽的介绍——购买该股票,然后若干年内通过 企业分红实现收益,而不是在股价的涨跌瞬间判定选股正确与否。 作为格雷厄姆的最成功的门生,巴菲特充分执行了价值投资理论的原 则。他常在说明自己选股的原则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从不试图通过股 票赚钱。我购买股票是在假设他们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 开放股市的基础上。”——既然如此,市场本身的变化就不再重要,市场 反应是否足够有效也不重要,股价波动导致的风险存在与否也不再重要, 唯一重要的是企业经营的能力。“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家投票计算器, 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 正是因此,一向理性的巴菲特说过一句似乎狂妄的话:“我对风险因 素的理念毫不在乎,所谓的风险因素就是你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一位企业收藏家 巴菲特真正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的企业家气质,他用收购堆砌起来的 伯克希尔一哈撒韦则是一个保险企业及大量与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服务业 各占一半份额的帝国。那么,促使他这样做的原因何在呢? 巴菲特一向反对去对市场做毫无根据的猜测和预测,他质疑分析家们 凭什么判断下一秒股票仍将上涨呢?事实上,每日进行K线图分析的人们的 确无法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就像只知道三围数字无法还原一个女人的形 貌。那么,怎样才能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市场里取得自己真正想要达到的贏 利目的呢?巴菲特告诉我们:去分析企业,而不是揣摩市场;去投资企业 ,而不是投资股票。 怎样分析企业呢?格雷厄姆对此有一句精妙的评论:“一家企业的状 况,只有一半是事实,而另一半却是人们的观点。”通常,影响股价变化 的往往是人们的观点,这正是近年日渐兴盛的“混沌投资理论”,即人们 的心现状态决定股市的变化这一理论的精到之处。也正是因此,不断观看 阴线、阳线,研究踏浪理论的人们往往忽视了企业本身(虽然的确有一些著 名投资人在盲人摸象的情况下因把握住市场的心理趋势而取得超人的成就 ,如索罗斯)。 在《聪明的投资人》的最后一章中,格雷厄姆道出了有关投资的最为 重要的几个字眼:“安全边际”。巴菲特认为,这些思想观点,从现在起 几百年之后,将仍然会被认作是合理投资的奠基石。总结为一句话,就是 找出最杰出的公司,在适当的价格购买,并长期持有它。而在赚钱之前, 确定的“安全边际”应该是“不赔钱”。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