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心理学与心理暗示
ISBN: 9787509370001
读懂“颜色治疗术” 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已经习惯了与 色彩相伴。但我们可能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生活中的 五颜六色还会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了解颜色的作 用,正确使用颜色,不但能够运用到服饰、化妆、装 潢等领域,还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调节情绪,改善人 体机能。 那么,为什么颜色可以防治疾病呢?医学研究证 实,不同的颜色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使人的脑垂 体分泌出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后,会对人的情感、行 为及健康产生影响。此外,不同颜色有不同的波长、 频率,所以有不同的能量呈现。而不同波长的光作用 于人的视觉器官并产生色感的同时,会刺激脑垂体及 中脑部位分泌激素,进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身体机能 。所谓颜色治疗术,就是利用颜色令你达到身心平衡 的最佳状态。 二战后,德国进行了一系列色彩调节对于医学治 疗的应用研究。在医院运用不同的色彩布置不同的区 域:外科多是蓝色和绿色背景;手术康复科为棕色背 景;急诊室采用浅蓝的冷色调,以绿色为墙壁颜色; 产科以紫色为主;消化科和心理科以黄色为主;儿童 病区以大地、海洋、森林等自然色调为主,配有各种 动物背景……而数据显示,医院的不同色彩区域布局 ,大大提升了医生的工作效率。研究证明,不同颜色 具有不同的治疗辅助作用。 红色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温暖感。可以加快 呼吸并缓解抑郁症,对人体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有重 大作用。适用于低血压、贫血等患者,不适合心脑病 患者、易怒和过度活泼的人群。 橙色能够开拓思路、增加活力、振奋情绪。可以 有效地激发人的情绪和促进消化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适用于抑郁症和哮喘患者。 黄色能够刺激神经系统并改善大脑功能,提高注 意力,激发人的朝气,令人思维敏捷。可以增强食欲 ,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消化吸收功能。适用于 便秘患者,不适合有消化问题、失眠和有压力的人群 。 绿色给人宁静的感觉,能够降低眼内压力,减轻 视觉疲劳,安定情绪,使人呼吸变缓。可以减轻心脏 负担,降低血压,对头晕、疲劳与消极情绪有一定的 减缓作用。适用于心脏类疾病、高血压、溃疡、疲劳 和头痛患者,不适合癌症、肿瘤及任何有肿胀的病人 。 蓝色增进和谐、平静的感觉,能够调节神经、镇 静安神。可以用来放松肌肉紧张、松弛神经及改善血 液循环。适用于失眠症、高血压和感冒患者,但不适 合精神衰弱、抑郁症或缺乏决断力的人群。 白色能够平静人的情绪,缓解疼痛,对人体的全 部能量系统有净化和排污作用。可以保持血压正常。 适合易怒的人群,不适于孤独症、精神分裂症患者。 紫色对运动神经、淋巴系统和心脏系统有压抑作 用,可以维持体内钾的平衡。适合压力较大的人群。 粉红色能够增加温暖、和谐气氛及浪漫感觉,使 人的肾上腺激素分泌减少。可以稳定情绪,刺激人体 胸腺和免疫系统。适用于孤独症、精神压抑患者。 清楚了不同色彩的作用,我们就可以在生活中巧 妙运用它们的能量,调节身心,怡情养性。让蓝色帮 我们入睡、让绿色帮我们放松、让黄色帮我们自信… …借助颜色的作用,我们将变得更美丽、更健康。 用心理暗示驱除心魔 现代社会,患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已经占到我国总 人口的13。47%。在心理学中,这种精神障碍很可能 会演变成“异常心理”,即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 征发生异变。这些患者的行为和心理都偏离了正常状 态,其中,焦虑性障碍、抑郁性障碍、人格障碍、性 心理学障碍等都是比较常见的表现。 焦虑性障碍的主题是危险,但不一定是实际的危 险或者威胁。患者常因不能达到目的或者无法克服障 碍,而使自信心和自尊心受挫,多表现为紧张不安并 伴有恐惧、不快的情绪。 对于焦虑性障碍,最主要的疗法是让患者学会对 情绪和动机进行自我控制,根据焦虑程度和焦虑原因 的不同,分别进行不同的心理暗示。患者通过分析潜 意识中的愿望和动机,充分认识对挫折、冲突的反应 方式,体会症状的心理意义,积极调整心理状态,学 会对抗紧张,提高对挫折的耐受性,从而化解内心的 情感症结,解除焦虑。 抑郁性障碍则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比较不容易被 察觉和识别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性情绪低落 、愉快感丧失、对生活失去兴趣、伴有焦虑、睡眠障 碍等。其产生原因涉及遗传、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方 面。 对于抑郁性障碍,患者可以创设足以引起积极情 绪的情景,以此对自己进行暗示。在精神萎靡不振、 悲观忧愁时,患者可以立即回忆或设想有趣的情景或 活动,如优美的风景、空气清新的环境,以此陶冶情 志;或者相约远足、旅行,以此改善恶劣的心境,回 归良好的情绪。对于情绪高涨性人格障碍患者,在自 己的情绪高涨期,要通过冷静思考、随时总结自我言 行、学习他人为人处世的方法及情绪“急刹车”等办 法来逐渐调整自己的情绪变化。抑郁性障碍患者的自 我暗示,会让自己充满安全感,最大限度地弥补受创 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恢复自我能力,有勇气去面对困 难。 人格障碍一般从童年或者少年时期开始,形成一 种持续终生的显著偏离常态,属于心理功能的缺损。 患者缺少对于冲动的自我管理能力,表现出情感和行 为的不自觉和失控状态,内心体验与正常人相背离。 性心理障碍多表现为两性方面的心理和行为明显 偏离正常,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正常的性活动。常 见的性心理障碍有恋物癖、露阴癖、窥淫癖、性虐癖 等。 性心理障碍患者一般不会主动就医,所以对其的 心理暗示要困难一点。男性在社会上的压力比女性大 ,并且大多数男性缺乏一种自我放松的途径。因此, 在压力“爆棚”时,要学会宣泄压力,给压力一个“ 出口”,散步、旅游、倾诉等都能有效缓解性心理压 力。如果无法自我调整,应尽快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 行系统性治疗。对于性心理障碍,目前尚缺乏根本性 的防治措施,常用的心理暗示疗法包括领悟、疏导、 行为治疗、厌恶疗法等。其中,在患者的主动配合下 ,行为治疗可以有效改变患者的性心理障碍行为。最 终改变患者的认知,恢复正常的性心理。 我们不能期待心理暗示可以治愈心魔,但也不能 否认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帮助人们战胜心魔时起到的正 面作用。对有心理障碍的朋友来说,可以尝试运用心 理暗示来自我克服心理障碍。(P079-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