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余光中散文)(精)

赤子(余光中散文)(精)
作者: 余光中|责编:崔莉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5.40
折扣购买: 赤子(余光中散文)(精)
ISBN: 9787532177936

作者简介

余光中,诗人、学者、作家、翻译家。他的作品主要由诗歌,散文、文艺评论和译著组成。 大陆作者最熟悉的,是他的代表作《乡愁》,短短几行,字浅言深,收录进语文教科书,脍炙人口。 2017年,余光中病逝,新媒体80%的标题都与乡愁这个标签有关,但《乡愁》之外的余光中,也值得注目。 他的多篇诗作谱成歌曲,经杨弦、李泰祥、罗大佑等人谱成歌曲传唱。夏志清曾如此解读,余光中所向往的中国并不是政治意义上的,而是唐诗中洋溢着“菊香与兰香”的中国。 我更愿意重温新京报的说法,余光中,汉语之美的守护者。

内容简介

听听那冷雨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橱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雲霞,骇人的雷电冰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中小学生提高文学修养的有益之选 余光中是一位在创作中将汉字的结构和神魄发挥到高水平的文学大师,看他如何遣词造句,潜移默化唤起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面向忠实读者的精良制作 余光中家属亲自审定篇目。打造市面上符合作者气韵,具有收藏价值的版本。 ★与另一册《乡愁:余光中诗歌》互为呼应 散文、诗歌一起品读,了解梁实秋所评价他的“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装帧设计考究 雅致大方,突出中国文化精神,同时融入西方设计理念。圆脊精装,纸张友好,适合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