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小说家。 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作为“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其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成功塑造了美国“迷惘的一代”。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戏剧文学《第五纵队》、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20世纪50年代,《老人与海》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倒”的“硬汉形象”,并由此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崇尚简洁的写作风格。对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内容简介
他想:我已经在这海底的深渊徘徊一个星期了, 仍旧一无所获。今 天,我一定要找到那些鲣鱼和长鳍金枪鱼群的藏身之 地,没错它们那 还有一条大鱼呢。 没等天色大亮,老人就放下一个个鱼饵,然后让 船随着海流自然漂 浮。鱼饵一个个下沉,其中一个沉到了四十英寻的深 处,第二个沉到七 十五英寻,第三、第四个分别扎进一百英寻和一百二 十五英寻的深处。 由新鲜的沙丁鱼做成的鱼饵都是头朝下沉浮在海洋里 ,钓钩穿过小鱼 的双眼,扎好,缝牢,钓钩上的弯钩和尖端部分都包 裹在鱼肉里。这样 一来,鱼的身子就在突出的钢钩上构成了半个环形。 无论大鱼接触到 钓钩的哪个部分,都会喜欢这个香喷喷的美味。 男孩给了他两条新鲜的小金枪鱼,这种鱼也叫长 鳍金枪鱼。此刻, 它们就像铅垂一般挂在两根最深的钓索上。他在另外 两根上分别挂了 一条蓝色大够鱼和一条黄色金银鱼,这两条鱼曾被使 用过,但仍然保 持完好,而且它们旁边还有美味的沙丁鱼帮它们增加 香味和吸引力。 每根钓索都有铅笔那么粗,一头缠在青皮钓竿上。只 要有鱼在鱼饵上 拉一下或碰一碰,就能使钓竿向下落些,而每根钓索 上又有两个四十 英寻长的卷儿,它们牢牢地系在其他备用的卷儿上, 如此一来,一旦用 得上的话,一条鱼能够拉出三百多英寻长的钓索。 此时的老人正一边紧盯着小船上被挑出来的三根 钓竿,看看它们 有没有动静,一边缓缓地划着船,尽量使钓索保持上 下笔直,停留在水 底一个比较适当的位置。天已经大亮了,太阳即将升 起。 很快,淡淡的太阳从海平面升了起来,老人能够 看清其他船只离海 岸不远,低低地挨着水面,同水流方向保持垂直。随 着太阳的升起,天 变得更加明亮了,耀眼的阳光洒在水面上,待太阳从 海平面彻底升起 时,平静的海面将阳光反射到老人眼里,使他的眼睛 感到一阵剧烈的 刺痛。于是他不再朝太阳那个方向看了,转过头来自 顾划着船。 老人低头俯视海水,又看了看那几根垂进黑漆漆 的深水里的钓索。 老人能把钓索垂得比任何人都直,这样一来,在黑漆 漆的海水下面,几 个不同深度的湾流处都会有一个鱼饵刚好在他所期望 的地方等待鱼 儿的到来。其他渔夫则让钓索任由海水冲击漂浮,有 时候钓索只停留 在六十英寻的深处,而他们却自认为在一百英寻的深 水中呢。 但是老人想:我还是能把它们精确地放在适当的 地方的,只是问题 出在我的运气总是不好。可谁说得准呢?没准儿我今 天就能转运。每天 都是崭新的一天,当然能交上好运更好。尽管这样, 我还是愿意做到分 毫不差。只有这样,当好运降临时,你已经做好了所 有准备。 两小时过去了,太阳升得高高的。老人向东望时 ,已经不再感觉那 么刺眼了。远在岸边的海平面上有三条船,它们看上 去是那么的低矮。 这辈子,我的眼睛总被初升的太阳刺痛,老人心 想。但我的眼睛还 是很健康的。傍晚时,我能够直望太阳,而且不会产 生眼前发黑的感 觉。傍晚阳光的力量虽然还是强一些,但早上的光线 会让人的眼睛感 到刺痛。 这时,老人看见前方的天空中盘旋着一只翅膀很 长的黑色军舰鸟。 它倏地一下斜着后掠的双翅俯冲过来,然后又盘旋着 飞上去。 “它好像逮住什么东西啦!”老人说出声来,“ 它不单是找找而已。” 老人继续慢慢划着船,向鸟儿盘旋的地方划去。 他的动作很慢,这 样才能保证那些钓索可以保持上下垂直的位置。船渐 渐向海流靠拢, 即使这样,老人依旧在用正确的方式捕鱼,尽管他的 前行速度要比他 不计划利用鸟儿来指路时来得快。 P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