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儒家心学及其意识依据)/中大哲学文库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儒家心学及其意识依据)/中大哲学文库
作者: 张祥龙|总主编:张伟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90.00
折扣价: 62.10
折扣购买: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儒家心学及其意识依据)/中大哲学文库
ISBN: 9787100179010

作者简介

张祥龙,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已退休),曾在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任教。研究方向:现象学、儒家哲学、东西方哲学比较。 已出版著作:《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海德格尔传》、《从现象学到孔夫子》、《西方哲学笔记》、《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德国哲学、德国文化与中国哲理》、《复见天地心:儒家再临的蕴意与道路》、《家与孝》等。 译作:《致死的疾病》(与他人合译)、《精神的婚恋》。

内容简介

儒家心学是宋明道学的一翼,另一翼是理学。心学与程朱理学有共同的动机,即应对佛教的挑战,更透澈地说明儒家学说,更自觉地实践儒家道统——从尧舜到孔孟一系——的高明之境。当然“理学”“心学”这个区分比较粗糙,因为还有气学等其他学派。我们现在关注的就是所谓“心学”。大家一般用“宋明理学”来称呼整个宋明儒家哲学的主流,但是我认为还是叫“宋明道学”比较好,因为宋明儒家哲学除去“理学”外还有“心学”等其他形态。这就是宋代、明代出现的一种“新儒学”,它和先秦儒家以及汉唐儒家都不一样,是儒家的一种新形态。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讲“理”(“理学”和“心学”都讲“理”,只是方式不一样),而这个“理”的背景就是佛教甚至某些道教的东西,比如《太极图》。先秦儒家是由孔子创立(当然在孔子之前已经有广义的儒家,比如周公等),孔子创建的儒家的特点是讲“仁”,而他的教育手段是“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他是通过“六艺”来造就君子,在君子的基础上希望再塑造仁人,仁人里面最突出的、有事功的就是圣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原本儒家的特点。但到了宋明,由于受佛家和道家影响,他们有了新的信心:比如通过《周易》化的华严宗和《太极图》,居然就能够直接领会世界的原本的意义、道理!既然如此,那么我为什么还要那么多时间去青春作赋、皓首穷经,去学六艺等等呢?尤其是心学,它要更直截简易地实现这学说和人生境界,也就是将“格物致知”之“物”首先看作这正在格物之人的心及其表现(事),不再兜圈子(通过六艺),而是说只要我一下子能抓住里面的道或理,我就能直接地成为君子、成仁,甚至成为圣人——当然这是里面比较激进的说法。而这时候为什么他们的信心会大增,也就是为什么能引发出宋明道学,就跟佛教入华及其中华化大有关系。 以现象学的视角,探究阳明心学的前世、今生以及后世的发展。在本书中,张祥龙教授探讨了儒家心学的起源。从印度教、印度佛教到孔孟,最后到阳明及其后学。以现象学为解释视角,追根溯源地探讨了心学的发展脉络。中大哲学文库(第二辑):主要收录中山大学哲学系现任教师的代表性学术著作,亦适量收录本系退休前辈的学术论著,目的是集中展示中大哲学学科的学术成果,打造一批学术精品,展现“中大气象”,以更好地向学界请益,共同推进哲学研究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