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智慧交通(数字科技赋能下的交通产业变革)
作者简介
时培成 博士,安徽工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汽车新技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导师。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授权发明专利56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40余篇。研究方向:车路协同控制、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 杨爱喜 博士,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校聘兼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正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共共产党员,九三学社成员。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专家,国家标准技术评估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共享出行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浙江省新能源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任浙江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总经理,杭州云栖智能汽车创新中心主任。 张荣芸 博士,安徽工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车辆工程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车辆系统动力学及其控制及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个人会员,以及JBRAZ SOC MECH SCI、JVIB CONTROL、《中国机械工程》《系统仿真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人。
内容简介
《“新基建”赋能智慧交通》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交通建设发展迅速,取得巨大成就。2020 年,我国全年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3479亿元,增长17.2%。高速公路里程16.10万公里[ 根据交通运输部《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另外,道路的监控系统、收费系统以及通信系统基本 形成,并逐渐向数字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升级演进;交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全国联网,新能源汽车推广加速等。 然而,目前的交通系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出行安全、交通效率以及绿色环保三个方面。其中,交通安全与交通效率尤为受到关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发布的交通事故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车祸发生次数为200114,造成的死亡人数为52388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对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汽车给我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例如道路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截至201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为2.62亿辆,同比增长8.8%;机动车保 有量3.4亿辆,同比增长4%。2019年,全国机动车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初步核算为1603.8万吨,其中,颗粒物(PM)排放量为7.4万吨。 智慧交通:科技赋能交通数字化转型 2019年9月19日,在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重点提到“推进装备技术升级”: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环保型交通装备及成套技术装备。广泛应用智能高铁、智能道路、智能航运、自动化码头、数字管网、智能仓储和分拣系统等新型装备设施, 开发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所谓“智慧交通”,就是通过建立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和装备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动交通数字化发展并利用物联网,加速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智慧交通形态。 智慧交通从安全、效率、节能等方面改善人民的出行体验,无人驾驶的发展和普及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智慧交通业务丰富,面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专属的解决方案。 网络联接、实时通信是智慧交通的基础。5G赋能智慧交通将车、路、人、云连接起来,形成一张可随时通信、实时监控、及时决策的智能网络。在“端—管—云”新型交通架构下,车端和路端将实现基础设施的全面信息化,形成底层与顶层的数字化映射;5G与基于蜂窝网络的车用无线通信技术(C-V2X)联合组网构建广覆盖与直连通信协同的融合网络, 保障智慧交通业务连续性;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实现海量数据分析与实时决策,建立智能交通的一体化管控平台。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进入新阶段,而这无疑给交通强国建设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尤其是,随着5G、AI、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技术的逐步推广,在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的发展水平不断进步的同时,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也随之提升。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以及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是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书立足于“十四五”规划中关于交通强国建设的相关政策与内容,放眼全球,结合美国、日本、韩国、欧盟、新加坡等国家的智慧交通建设成果,对我国智慧交通产业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探究, 对5G智慧交通体系架构、5G智慧交通的实现路径、5G赋能下的智慧地铁 与高铁、车路协同技术与自动驾驶的实现、车联网环境下的智慧交通、边缘计算与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智能交通、大数据与智慧交通、云计算与智慧交通、物联网与智慧停车系统、智慧停车与反向寻车等技术与应用进行全面探究,以严谨的逻辑、通俗的语言为读者呈现最新的智慧交通行业的发展成果,谱写智慧交通行业未来的发展蓝图,不仅适合交通行业的研究者、从业者阅读,还适合对智慧交通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