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50
折扣购买: 周作人生活美学(寂静欢喜哀乐闲愁皆滋味)/生活家书系
ISBN: 9787568253550
周作人(1885-1967),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著有自编集《艺术与生活》《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三十多种,译有《日本狂言选》《伊索寓言》等。
今年夏秋之间北京的雨下的不太多,虽然在田地 里并不旱干,城市中也不怎么苦雨,这是很好的事。 北京一年间的雨量本来颇少,可是下得很有点特别, 他把全年份的三分之二强在六七八月中间落了,而七 月的雨又几乎要占这三个月份总数的一半。照这个情 形说来,夏秋的苦雨是很难免的。在民国十三年和二 十七年,院子里的雨水上了阶沿,进到西书房里去, 证实了我的苦雨斋的名称,这都是在七月中下旬,那 种雨势与雨声,想起来也还是很讨嫌,因此对于北京 的雨我没有什么好感,像今年的雨量不多,虽是小事 ,但在我看来自然是很可感谢的了。 不过讲到雨,也不是可以一口抹杀,以为一定是 可嫌恶的。这须得分别言之,与其说时令,还不如说 要看地方而定。在有些地方,雨并不可嫌恶,即使不 必说是可喜。囫囵地说一句南方,恐怕不能得要领, 我想不如具体地说明,在到处有河流、满街是石板路 的地方,雨是不觉得讨厌的,那里即使会涨大水,成 水灾,也总不至于使人有苦雨之感。我的故乡在浙东 的绍兴,便是这样的一个好例。在城里,每条路差不 多有一条小河平行着,其结果是街道上桥很多,交通 利用大小船只,民间饮食洗濯依赖河水,大家才有自 用井,蓄雨水为饮料。河岸大抵高四五尺,下雨虽多 ,尽可容纳,只有上游水发,而闸门淤塞,下流不通 ,成为水灾,但也是田野乡村多受其害,城里河水是 不至于上岸的。因此住在城里的人遇见长雨,也总不 必担心水会灌进屋子里来,因为雨水都流入河里,河 固然不会得满,而水能一直流去,不至停住在院子或 街上者,则又全是石板路的关系。我们不曾听说有下 水沟渠的名称,但是石板路的构造仿佛是包含有下水 计划在内的,大概石板底下都用石条架着,无论多少 雨水全由石缝流下,一总到河里去。人家里边的通路 以及院子即所谓明堂也无不是石板,室内才用大方砖 砌地,俗名日地平。在老家里有一个长方的院子,承 受南北两面楼房的雨水,即使下到四十八小时以上, 也不见它停留一寸半寸的水,现在想起来,觉得很是 特别。秋季长雨的时候,睡在一间小楼上或是书房内 ,整夜地听雨声不绝,固然是一种喧嚣,却也可以说 是一种萧寂,或者感觉好玩也无不可,总之不会得使 人忧虑的。吾家濂溪先生有一首《夜雨书窗》的诗云 : 秋风扫暑尽,半夜雨淋漓。 绕屋是芭蕉,一枕万响围。 恰似钓鱼船,篷底睡觉时。 这诗里所写的不是浙东的事,但是情景大抵近似 ,总之说是南方的夜雨是可以的吧。在这里便很有一 种情趣,觉得在书室听雨如睡钓鱼船中,倒是很好玩 似的。不雨无论久暂,道路不会泥泞,院落不会积水 ,用不着什么忧虑,所有的唯一的忧虑只是怕漏。大 雨、急雨从瓦缝中倒灌而入,长雨则瓦都湿透了,可 以浸润缘入,若屋顶破损,更不必说。所以雨中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