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来有自:黄自先生纪念集

其来有自:黄自先生纪念集
作者: 沈洋 主编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9.61
折扣购买: 其来有自:黄自先生纪念集
ISBN: 9787559875129

作者简介

沈洋,低男中音歌唱家,现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先后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美国茱莉亚学院和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林德曼青年艺术家训练班。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签约歌唱家,获英国BBC卡迪夫世界歌唱家金奖。

内容简介

乐评丛话 (一九三四年四月) 评论艺术难,而评论音乐尤难。“美”本来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名词。一代有一代之标准,一地有一地之典型,而各个人亦有其所好尚。所以美术的理想、规律与技术每因时、地、人而常变。而批评艺术者必须先能充分了解作品的背景,才可下准确的评语。音乐在艺术中占特殊的地位。纯正音乐是表现而不是摹仿的艺术,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活都没有直接关系的。在绘画、雕塑、戏剧与诗歌中,内容与外形都是判然为二;而内容总不得不取题于人类或自然。独纯正音乐则不受外界任何约束与支配。她像叔本华说的:“别自有一天地。”音乐的材料——乐音——并不是自然界中之现象,乃由人类自由创造与选择的。她的内容完全由乐音的各种综合而产生。换言之,音乐的意义就是音乐本身。所以批评音乐的第一难处就是我们要先走进“音乐的世界”,懂了“音乐的方言”,才配说话。 在艺术的家庭中,音乐是年龄最稚、后生可畏的小妹妹。建筑、雕塑、戏剧、诗歌发育成长时,音乐尚在吃奶。那些大姊姊们在纪元前五世纪的希腊已到她们的黄金时代。她们的理想、规律和技术二千余年来实在没有起重大的变化。若以那时候音乐与现在的比,那就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不要说二千五百年前的音乐与今日的完全不同;就是三百年前的,也已面目全非。莎士比亚的戏剧,弥尔登的诗,我们今日照样的吟诵;但他们同时代作曲家的姓名,已早不见于音乐会之节目单。再者莎士比亚,弥尔登用的字及文法与今日英文尚无甚差异;但三百年前的音阶与综合音的技术则与现在完全不同了。我敢说晚近三百年因音乐上所起的变化而产生的派别,较任何其他艺术为多。虽在同一时代、同一国中,但我们每发现完全矛盾的观念,完全不同的技术。因此造成评论音乐第二难处——观点的杂错与标准的难于确定。 因为有以上的特殊情形,一般人的音乐评论是不足恃的,曲高和寡,一般人所喜欢的音乐不是最高明的音乐,而他们的音乐常识与鉴赏能力又是异常薄弱。这一半是由于音乐的“别自有一天地”与她意义的不易捉摸;而近代音乐在短时期间进步太速,使大众跟不上她,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看下列两故事,就可知道一般人音乐程度幼稚的一斑了。斯坡耳告诉我们:一八二〇年英国演莫札尔特的《C 大调音乐会曲》(之事)。当时用的钢琴高了半音,与管乐器不能和谐。演奏者并不予钢琴调律,而是马马虎虎以小提琴替洋管及大提琴代替葛管。最奇怪的就是在座的听众绝不惊讶这样不伦不类的改编。白利渥慈讲[过]一件更可笑的事:一八四八年伦敦演迈耳贝耳的《恶魔罗伯》(Robert le Diable)。在公演前六日,戏的译本、乐队的总谱、分谱与化装的服饰都尚付阙如,即[使]主、副角亦未熟习各歌曲。但六月后照样公演,好在听众也分别不出什么来。以上两件事不幸都发生在英国,但决不是在英国才可发生这样不幸的事。世界各国一般人了解音乐的程度其实都不过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而已。那么我们又怎可希望他们对于音乐能有准确的批评呢? 天才总是先知先觉,超时代的。所以当天才活着的时候,一般人不会了解他。特皮赛说:“一般人不能了解与欣赏新的音乐,因为与他们所习闻的‘一种音乐’不同。”要他们养成听新音乐的习惯,据福耳特耳的推测需一世[纪]之久。许多现在公认为最伟大的作品,第一次公演时每为时人所唾骂鄙弃。音乐史上有数不尽这样的例。孟德味第c的歌剧,因为首先用了未经预备的属七和弦而为时人攻击。拉莫,我们现在觉得他的作品很简单;然而当日,还说他写得太复杂。一节中有三十二个音符,在十八世纪初叶的人看来是非同小可。乐队中人说:“这样快法,叫我们喷嚏都来不及打!”要不是马利·安他涅特皇后是他的学生,为他撑腰,我恐格卢克的歌剧不能轻易在巴黎排演吧!好几次歌者不肯照他写的谱唱,格卢克到无可奈何时只得用大帽子来压他们:“我要请王后出来了!”莱比锡人们当时很责备巴赫不应该在赞美诗上配那些复杂而紊乱的和声。他的杰作《马太受难曲》(Matthew Passion)在宗教音乐空气最浓厚的德国尚且活埋了一百年。作曲家中韩德尔比较的可算会迎合时人心理的。然而他初到英国时,他们听不惯他雄浑威严的音乐。有人很俏皮的劝他索性在乐队中添置几门大炮,以完成此大吹大擂的工作。贝多忿的《第一交响曲》、莫札尔特的《魔笛》(Zauberfl?te)、勃拉姆斯的《第一钢琴音乐会曲》、瓦格纳尔的《汤好色》、特皮赛的《丕利亚与梅丽生德》及其他我们今日认为替乐艺辟一新途径的伟构杰作,第一次公演时哪个不挨人家几声倒彩?许伯尔脱《C 大调交响曲》完成时,维也纳乐队不 肯为他演奏。说是太难了。后来许伯尔脱死后十一年,舒曼在故纸堆中发现了原稿,这首杰作才能与世人见面。唉!一般人对待艺术天才是何等刻薄!何等残酷! 黄自先生(1904-1938)是中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更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对国内专业音乐教育影响深远。2024年是黄自先生诞辰120年纪念,本书通过其弟子及后代的文章帮助读者了解黄自先生的音乐作品,并通过黄自先生自己的文章阐述他对于中西方音乐的理解。书中收录近90首作品录音,包括歌唱家沈洋、钢琴家谢亚双子、浙江交响乐团、春天少年合唱团、上海回声合唱团等艺术家及团体参与此次录制,读者可通过这本书再度聆听黄自先生的音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