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人生(汪曾祺传)
作者简介
陆建华,1940年12月31日出生于江苏高邮。1963年暑假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在校读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长期在宣传文化部门工作,曾任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作家协会散文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坚持业余写作半个多世纪,有《文坛絮语》《不老的歌》《家乡雪》《勉耕斋里的诗意追求》《陆建华散文自选集》等评论和散文集多种问世。 新时期以来,与汪曾棋同乡的陆建华致力于汪曾祺研究与宣传.系汪曾祺研究会会长,已出版《汪曾棋传》《汪曾祺的春夏秋冬》《私信中的汪曾棋》《汪曾祺与(沙家浜)》四种。其中,《汪曾祺的春夏秋冬》获第三届紫金山文学奖。另,主编出版的四卷本《汪曾祺文集》获第三届江苏省人民政府文学艺术奖。2014年底,在庆祝江苏省文联成立60周年大会上,获“江苏省艺术贡献奖”。
内容简介
我的家乡在高邮(节选) 高邮气候温和,景色宜人,物产众多,资源丰富,历来被人们称为鱼米之乡,是大运河河畔的一颗明珠。高邮又是人才辈出之地,尤其是文坛俊杰,层出不穷。但不知怎的,外地人提起高邮,仍只记得:高邮盛产大鸭蛋,特别盛产双黄大鸭蛋。这虽是事实,但并非高邮全貌。高邮人对此心存不服,但也无可奈何,总不能见人就解释:“我们那里不只有双黄大鸭蛋……”以至时间一长,也只好默认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地为吸引外资,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挖空心思办这个节、那个节,高邮一些领导受到启发,学时髦,赶浪潮,有一年也搞了个“双黄蛋节”。这一来,高邮真是与双黄大鸭蛋脱不尽干系了。但有一位高邮人,一位海内外驰名的大作家,对此很不以为然。他无限挚爱家乡,也喜食高邮大鸭蛋,但他明确反对把高邮仅仅与鸭蛋联系在一起。 这人就是汪曾祺。 1986年秋,汪曾祺在《雨花》杂志发表散文《故乡的食物》,其中“端午的鸭蛋”一节这样写道: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1989年4月,汪曾祺为家乡一位作者的书写序,在这篇题为《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序文中,他特地写上这样一段话: 说起高邮,很多人只知道高邮出咸鸭蛋。上海卖咸鸭蛋的店铺里总要用一字条特别标明:“高邮咸鸭蛋”。我们那里的咸鸭蛋确实很好,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会冒出来。不过敝处并不只是出咸鸭蛋,我们家乡还出过秦少游,出过研治训诂学的王氏父子,还有一位写散曲的王西楼。文风不可谓不盛。 汪曾祺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同意把高邮总是与咸鸭蛋联系在一起,其实表现了他对社会文化底蕴本来就很广泛、很深刻、很厚实的故乡高邮的无限挚爱之情。确实,对高邮这样一个物产丰富、人才辈出、历史悠久、前途无限的里下河地区的名城重镇,又岂是咸鸭蛋能概括其特征?仅以汪曾祺多次提到的文坛大家秦少游等而言,这些人不止高邮人引为自豪,他们在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也都占有重要的一席。别号“淮海居士”的秦少游,是北宋杰出的婉约派词人,著有《淮海集》40卷,另有《淮海词》《劝善录》《逆旅集》等。他兼有诗、词、赋和书法等多方面的才能,词名尤著,有存词八十余首的《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他的词柔丽典雅,情味深沉,音律谐婉,艺术成就很高,其代表作《满庭芳》《鹊桥仙》《踏莎行》等,是秦词中的佳作,也是中国词坛中的绝唱。又如,明代的王磐,与金陵陈铎被后人并称为“南曲之冠”。他的乐府冲融旷达,甘于恬淡,工题赠,善谐谑。其代表作之一《朝天子·咏喇叭》对当时官吏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情景,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和尖锐深刻的讽刺,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广为流传,并经常为文学史家们所反复引用。至于经学大师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他俩在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国的音韵训诂之学,在乾隆、嘉庆年间最为鼎盛,而王氏父子是这一鼎盛时期的并肩而立的高峰。与王氏父子同一时期的另一位经学大师段玉裁,在为王念孙的《广雅疏证》所作的序中这样盛赞其学术成就:“尤能明古音得经义,盖天下一人而已矣!”龚自珍称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是“古今奇作,不可有二”。章太炎则认为:“古韵学到王念孙,已经基本上分析就绪了,后人可做的只不过是修补的工作。”除了汪曾祺多次提到的这几位大家,高邮还有许多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科技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他们为中华民族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是高邮人的骄傲。时至今日,汪曾祺也以他文学创作上的重大成就,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南京一位著名作家在参观了高邮的文游台、王氏纪念馆等文化胜迹以后,就曾欣然提笔写下“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的诗句,他的这一看法得到人们的广泛赞同。 在高邮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出现汪曾祺,不是偶然的事情。只要了解汪曾祺对家乡的热爱,了解汪曾祺从小就接受高邮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熏陶,就会明白,大运河的水气已经浸入汪曾祺的血肉,秦少游、王磐、王氏父子等高邮文杰的成就,事实上影响了汪曾祺的性格,也影响了他的作品的风格,再加上汪曾祺自身的勤奋努力,他成长为当代中国自成一格的作家,不仅是必然,而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关于汪曾祺,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如果你热爱汪曾祺的作品,一定要读读此书,作者会为你讲述汪曾祺的家庭、求学、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以及那些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如果你不了解汪曾祺,也一定要读读?此书,你会因此结识一位会带给你美的感受和心灵安慰的作家。 ?有理有据,客观真实;笔下含情,直击人心 作者陆建华多年来收集了大量关于汪曾祺的文史和生活资料,在写作的过程中信手拈来,将往事细细诉说,同时又满怀对汪曾祺的敬意,笔下饱含深情,既是对汪曾祺的,也是对故乡高邮的,他的文字有时冷静,有时热烈,文字的背后是情与真。 ?在历史与岁月的尘埃中,照见人生的起承转合 人生的起伏总能反映出时代的变迁。透过历史的尘埃,可以观照一个人的生命印记;记录人生的轨迹,亦能以小见大,窥见岁月的痕迹。人生如草木,往事似云烟。读者在品味汪曾祺的人生时,也能感受到那段历史与岁月投下的斑驳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