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死生继往即开来)/百年中国记忆报人系列

邓拓(死生继往即开来)/百年中国记忆报人系列
作者: 娄凝先//丁一岚|责编:徐玉霞|总主编:刘未鸣//韩淑芳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62.00
折扣价: 38.50
折扣购买: 邓拓(死生继往即开来)/百年中国记忆报人系列
ISBN: 978752051180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风雨同舟战友贤 ——回忆邓拓同志 娄凝先 1966年的初夏,我从山东曲阜返回天津,在火车上听 到了“声讨”《三家村札记》《燕山夜话》的广播。我马 上意识到这横加在邓拓同志头上的压力,来势是够凶猛的 。但同时,邓拓同志在抗战时期反“扫荡”中,那种沉着 安详,指挥若定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我逆料,邓 拓同志是能够应付裕如的。不久,一些揭发、批判的小报 、传单、小册子不断地飞来,其中有些事实我不完全了解 ,但有的我知道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不过,在那个年头, 到哪里说理,到何处辩诉!?往后,形势越来越紧,从小 道传来了消息,说邓拓同志去世了!当然不是“寿终正寝 ”。这不能不使我感到悲愤交加。听说他临死前留有遗书 ,但至今只看到一两句摘引,没有机缘拜读全文。在我想 象中,这无疑是他一生的总结,是血泪的控诉,是正义的 声讨。如今,我所能够回忆起来的往事,就像电影一样, 一幕幕地在我眼前闪过,这里,我仅记录下其中的一部分 ,以寄托我的哀思。 文如其人 抗战开始,邓拓同志到了晋察冀军区工作。我在边区 政府,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听说他曾以邓云特的笔名发 表过关于中国历史问题的论战文章,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 有他独特的见解。此外,他还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过一部《 中国救荒史》。由此可见,他对中国历史是有相当深刻的 研究的。当时边区初创,曾经混进来一个不肖分子,在边 区政府鬼混过一些日子,后来在一次反“扫荡”中,趁机 逃到北平,在大汉奸齐燮元的脚下,当了一名文化汉奸走 卒。就是他,在华北汉奸刊物上大登文章,妄评晋察冀边 区的一些人物。其中提到邓拓同志,把他和舒同同志并列 为彭真同志的“哼哈二将”,云云。敌人的诬蔑,丝毫无 损于革命者的光辉形象。恰恰相反,从敌方这一反面的镜 子里,也正好反映出邓拓同志在边区工作的分量,看来敌 人的嗅觉还是相当灵敏的哩!邓拓同志在主办《晋察冀日 报》的同时,还主编一个专向敌占区宣传的《实话》报。 此报经常向北平敌占区散发,不知那个文化汉奸看了心里 是什么滋味?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从北平燕京大学来到边区参加抗 战的有几位中外教授。其中一位是董鲁安先生,化名于力 ;他对古代汉语和佛教经典有较深的研究,在边区当然是 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之列了。党为更好地团结这批知识分子 ,除给他们安排了相当的政治职位外,也组织些文化活动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提高兴趣,发挥才能。我记得有邓 拓同志参加发起一个诗社,大家集会,当场赋诗,互相赠 答。这些老先生看见在共产党内像邓拓这样年轻的干部, 居然在旧诗词中有如此高深的造诣,不免格外惊讶、钦佩 。 1943年,我调到晋察冀日报社工作,和邓拓同志朝夕 相处,日益熟谙,在一次行军途中,我向他问起诗社的情 况,颇触起他的诗兴,他指着沟旁一棵棵高大的白杨树对 我说:“看,这些杨树活像一支支巨大的毛笔,伸直向着 蔚蓝的天空,要书写伟大的篇章。”后来他是否真的把这 意境写进什么诗中,我不知道。他这种即景生情的浓厚诗 意,确实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久久未忘。就在紧张工作的 余暇,邓拓同志也总爱读书,吟咏。有一位来自北平的女 同志,据说曾在中国大学任教,是专讲诗词歌赋的。邓拓 同志时常和她交谈,那时是战争环境,室内布置简单:一 盏油灯,几排书册,如此而已。邓拓同志曾对我描述当时 即兴吟咏的联句:“书如青山任陈列,灯似红豆惹相思。 ”我不知道这里是否套用了古人的造句,不管如何,在那 战火纷飞,生活、工作异常紧张的气氛中,他还有这种闲 情逸致,谈诗论词,不能不使我感到讶然,我当时半开玩 笑地说:“你这是忙里偷闲学少年啊。”我们彼此相视一 笑。 《晋察冀日报》的社论,大部分出自邓拓同志之手。 他写的社论文章尖锐、泼辣,痛快淋漓;写起诗词来,他 的感情充沛、含蓄、细腻,独具一格。 他是战士,又是诗人。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