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名句赏析(精)/中华国粹经典文库

四书五经名句赏析(精)/中华国粹经典文库
作者: 主编:鲍思陶//仝晰纲|校注:陈锦春
出版社: 崇文书局
原售价: 19.00
折扣价: 14.42
折扣购买: 四书五经名句赏析(精)/中华国粹经典文库
ISBN: 978754031145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注释】 ①罔(wang):蒙蔽、欺骗。 ②殆(dai):疑惑。 【译文】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上当受骗;只思考不学习,疑问仍然解决不了。 【赏析】 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影响到一个人的学业。只一门心思地学习,却不动 脑筋思考,就会变成书的奴隶,这种学习的方式大家称之为“读死书”; 只知道凭空想象,不付诸实际学习的也不好,这种人只知道胡思乱想,却 不能解决自己的疑惑。这两种方式都不是学习的好方式、好态度。只有将 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开动脑筋去学,在学习中思考,这样才会有真体悟, 才能出真知。否则,他终将一事无成。 知①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②知也。 【注释】 ①知:前四个“知”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是“智”的通假字,聪 明的意思。 ②是:这。 【译文】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样才是聪明的(求知方法) 。 【赏析】 对待学习我们要有严谨的态度,不能一知半解就以为通晓全部,半桶 水晃来晃去,这样只会延误学习,影响学业所得。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 肯定会遇到不少不懂、难懂的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承认自己不懂的勇气, 那么我们也必将和真知擦肩而过。只有坦诚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才能获得 真知。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知道几分就是几分,这才 是真正的求知之道。 多闻阙①疑②,慎言其馀,则寡③尤④。多见阙殆⑤,慎行其馀,则 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①阙(que):空缺。 ②疑:不甚可信者。 ③寡:少。 ④尤:过错、过失。 ⑤殆:疑惑。 【译文】 多听别人说话,把你觉得可疑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说,便 能减少过错;多看别人行事,把你觉得不安的放在一边,其余的也要谨慎 地行,便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行事少后悔,谋求禄仕之道就在这里 面了。 【赏析】 “君子谋道不谋食”,孔子要求学生不仅应该严肃地对待学习,而且 要慎重地对待禄仕,在工作中要谨言慎行,以求少过失。君子处事,有所 为有所不为。有德之人,不强求俸禄,而是立足于本职工作,强调把自己 的修养提高,强调言行合乎规范,减少过失。只要道德高尚、言行合礼, 即使不求俸禄,俸禄也会找上门。孔子这种对待仕宦的态度对后世影响很 深,贤明人士大都以此自励。 人而无信①,不知其可也。 【注释】 ①信:诚信、信用。 【译文】 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赏析】 做人应该以诚信为本,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诚信,那么还有谁会跟他成 为真心的朋友呢?孔子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经常反复地教导学生应 该注意提高这五个方面的修养。孔子还以“文、行、忠、信”即历代文献 、社会生活的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信实四种内容教育学生 。可见,他提出上述观点决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突发之想。试想人生天地 中,一个人不讲信用,没有了自己的立身之本,这将是多么可怕可悲的事 呀!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①何? 【注释】 ①乐:音乐。 【译文】 人心若没有了“仁”,他怎么能实践礼仪制度呢?人心若没有了“仁” ,他怎么能运用音乐呢? 【赏析】 “仁者,人也。”儒家认为人天然就具有仁心,因此当一个人失去“ 仁”的时候,他就显得十分危险。礼仪可以用来体现“仁”,音乐也能用 来修养“仁”。但是没有了“仁”这个内在根本因素,即使有礼仪和音乐 这两个外在因素又有什么用呢?外在的因素总要通过内在的因素起作用,而 现在内在因素已经不存在了,外在的礼仪和音乐的存在对于“仁”的修养 的提高还有多少实际意义呢?因此,一个人修身应从自己的内心反省做起, 多从本心体悟“仁”、加强“仁”,而不能一味只从外在的形式着手。“ 仁”是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与礼乐相资为用。孔子这段论“仁”与 礼、乐关系的话,实在精辟深刻。 礼,与其奢①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③。 【注释】 ①奢:侈靡、奢华。 ②易:把事情办妥,仪文周到。 ③戚(qi):悲伤。 【译文】 礼仪,与其过于奢侈,不如节约俭朴;丧礼,与其过分操办,不如真 心哀戚。 【赏析】 对于礼仪,儒家并不是没有繁文缛节,比如要求孝子为父母之死守三 年丧。但是,与形式上的铺张仪文相比,孔子更注重在内心实质上的仁德 。只要心诚,心存仁德,量力而行,即使简单朴素,也不会失礼。然而, 时至今日,却仍有不少人家为丧事的风光而大操大办,不量力而行。其结 果是死者“荣耀一时”,生者穷愁难伸、困顿不已。这真的需要我们好好 反省。 《关雎》乐①而不淫②,哀而不伤。 【注释】 ①乐:快乐。 ②淫:过分。 【译文】 《关雎》这首诗的音乐特点,有欢乐但不流于过分,有悲哀但不陷于 伤损。【赏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叙述的是一个贵族青年的爱情婚恋故 事,诗中表露出男主人公思念女主人公的忧愁和获得女主人公欢心后的喜 悦。这里孔子的论诗也体现了他中庸的观点:凡事都不能过分,否则就伤 了事物本质的美。《关雎》整体的气氛中和,因为主人公处处都能把握住 自己的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在追求姑娘的时候曾经“辗转反侧”,无法入 眠,但是并不“人比黄花瘦”,他没有让自己忧伤过度。最终,小伙子获 得了自己的爱情,他弹起琴瑟、敲起钟鼓来愉悦她,仅此而已,他也没有 使自己高兴得过了头。这些都很符合孔子中庸的思想。总之,孔子对《关 雎》音乐的评论,实际上是和《关雎》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P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