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新世界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40
折扣购买: 日本最漫长的一天(精)
ISBN: 9787510460890
半藤一利,生于1930年,日本作家,随笔家,被誉为日本“昭和史著作第一人”。1953年从东京大学文学系毕业后进入文艺春秋出版社,历任《周刊文春》《文艺春秋》杂志主编、专务董事、出版社顾问等职,创作了包括《日本最漫长的一天》《圣断:昭和天皇与铃木贯太郎》《莱特岛海战》《珍珠港的一天》《日本宪法200天》《荷风的战后》《昭和史》(全二卷)等数十部作品。1993年,其作品《漱石老师》获第12届新田次郎文学奖;1998年,作品《诺门罕之夏》获第7届山本七平奖;2004年,作品《昭和史》获每日出版文化奖特别奖。
序幕 “不予理会。” 《波茨坦公告》摇撼了东京的中枢神经。在决定日本 命运的这一天,也就是七月二十七日的早上,天空万里无 云,仿佛预示了无尽的酷热。前一天,有关人员推断这天 晚上应该不会发生什么变动。然而就在深夜时分,从国外 传来的电波像一枚锋利的楔子,直直地插进了日本的历史 长河中。 开战已经四年了,站在日本的角度上来看,战局令人 万念俱灰。单枪匹马地与全世界为敌,是投降还是抗争到 底,决定日本命运的时刻迫在眉睫。面对着这种局势,很 多人一方面觉得很突然,另一方面又感觉到这是必然的结 果。但是这掩盖不了混乱和紧张,特别是在军部里面,弥 漫着浓浓的我管和惊就失持的气氛。早上刚刚进入军部开 始上班的案人们,不约而同地叫喊着同一句话:“喂!里 面没有斯大林的名学吗?!”其实,并没有向日本宣战的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不在公告署名之列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军人们在平复了震惊之情后才意识到这一点。 最先接到公告的是外务省。外务省首脑在几个月前就 开始秘密地考虑着结束这场战争了。但是军部高呼“本土 决战”,国民们也深信不疑,在那种气氛中终究没有谁能 说出“结束战争”这几个字。这次有了公告撑腰,他们感 觉到自己必须站到主导位置上去了,不,是已经变成了“ 主角”。 外务省次官松本俊一、条约局局长涩泽信一,以及政 务局局长安东义良围坐在外务大臣东乡茂德周围召开了紧 急干部会议,彼此交换了意见。最后达成一致结论——外 务省的干部们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但是还有一个引 人关注的问题,那就是苏联。虽然作为中立国家的苏联政 府在波茨坦确实就日本问题发表过意见,但是却没有加入 这个公告。这难道不意味着苏联会一直保持中立的态度吗 ?公告应该接受,但日本不是正在请求苏联进行和平斡旋 吗?抛开对苏工作而立刻接受公告实在不是一个让人满意 的决定。于是他们一致认为,暂时观望事态的发展对于日 本来说可能是最明智的选择。 经过一番讨论,东乡外务大臣于上午十一点进宫参见 天皇陛下,向天皇报告了外务省所做出的决定,毕恭毕敬 地献上了《波茨坦公告》的临时翻译文件并做了一番解释 。那一刻,东乡的声音非常低沉,而且颤抖着。 他主要向天皇说明了以下几点:公告中没有苏联部长 会议主席的署名;关于日本国体及天皇的地位问题都非常 的含糊不清;“无条件投降”这个词只是针对军队来说的 。 让人难以忍受的沉默持续了一阵子,终于,天皇开口 了。 “不管怎样,这样一来离战争结束也就不远了吧,单 单这一点就必须支持你们啊。虽说还有很多可以商榷的地 方,但是原则上来说除了接受也没什么别的办法了。不接 受的话战争就会继续,不能再让国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了 。” 精彩至极!文字充满了紧迫感和戏剧般的冲突——1945年8月14日正午到15日正午,24个小时,演出了24幕跌宕起伏的历史舞台剧。粉墨登场的人物在各自所拥有的“日本式忠心”的驱使下行动着、相互碰撞着,使得这出戏充满了危险恐怖的场面。日本现代史上从未有一天像8月15日那样充满了无奈、艰难的选择以及戏剧性的场面,这一天因此成为日本历史上最漫长、最难捱的一天,也决定了战后日本的政治体制,今日的各种争议也都因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