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版画/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

中国古代版画/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
作者: 李楠
出版社: 中国商业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5.00
折扣购买: 中国古代版画/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
ISBN: 978750448601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当清醒地看 到,中国仍有很多人不了解版画、不 懂版画,更很少有人主动去欣赏、收 藏版画,版画市场很难启动,版画家 们只是在版画专业圈里搞活动,没有 向社会大力宣传,没有认真去提高全 民的版画欣赏能力,更没有注意去培 养自己的版画观众,自然也就没有自 己的市场。艺术固然是艺术家表现自 我的乐园,但没有观众的艺术必然会 走向枯萎。要使更多的人懂版画、爱 版画并能收藏版画,使源于中国的版画艺术真正成为 民众的艺术,必须从每 一件具体的事情做起。 首先,让版画成为大众的艺术,就必须让它同大 众多接触。报刊、杂志、 书籍插图都有发表版画、运用版画的机会,应充分利 用这些阵地,并且通过 展览、展销、电视等各种媒体,使民众对这一艺术了 解、熟悉,只有这样, 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其次,教育是根本,要有长远目光。在国外,版 画是艺术类的必修课, 但是在我国有的美术专业院校、师范学校竞不开设版 画专业,所以版画教育 要从美术界内部做起,而且应该重视中小学的版画教 育;广泛普及版画知识, 要从儿童和青少年抓起。近些年,我国各地已有一些 版画家在为儿童版画教 育事业默默地做贡献,这是非常可贵的。但全国性的 普及还要靠更多的人去 努力。 再次,版画艺术市场的培养是促进版画事业发展 的关键。版画家们要尊 重观众的需求,要研究当代人的心理状态、生存状态 、生活状态和接受视觉 艺术的方式,寻找共鸣点。版画的兴旺在于版画是否 与市场对接,要有专门 人才研究艺术市场,研究大众的需求心理。让大众直 接认识作品、熟悉作品、 评价作品和接受作品,这是版画走向大众的关键。 最后,版画家自己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以及 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 要与社会和时代同步。近年来,一些版画展览会观众 反应平平,有的作品虽 然制作精良,但内容让人看不懂;有的作品艺术语言 陈旧,还是半个世纪前 的那一套;有的作品盲目西化,画面没有审美性,这 是值得反思的。因此, 我们要努力创作出有时代特征的、有中国特色的、有 现代感的、人民喜闻乐 见的版画艺术品。好的作品终究会得到人民的认可和 欢迎的。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用活字印刷的这种思想,很早就有了,秦始皇统 一全国度量衡器,陶 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诏书,考古学家认为,“这 是中国活字排印的开 始,不过它虽已发明,未能广泛应用”。古代的印章 对活字印刷也有一定启 示作用。关于活字印刷的记载首见于宋代著名科学家 沈括的《梦溪笔谈》。 公元1041一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一 个字为一个印,用火 烧硬,使之成为陶质。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 上放松香、蜡、纸灰 等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 印的字印,摆满就是 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 一体,趁热用平板在 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用这种 方法.印二三本谈不 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 率就很高了。为了提 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印完一 块,另一块又排好了。 这样交替使用,效率很高。常用的字如“之”、“也 ”等字,每字制成20多 个字,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没有准备的生僻字 ,则临时刻出,用草 木火马上烧成。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 的小木格内。外面贴 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毕升起初用木料作活 字,实验发现木纹疏 密不一,遇水后易膨胀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去下 ,遂才改用胶泥。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 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 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 有得到推广。他创造 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 技术,却流传下来了。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