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
作者简介
王岑卉,资深英语译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3年后任专职译者,已出版数十部英语译作。
内容简介
小人国游记 第一章 格列佛的身世和家庭。 格列佛禁不住诱惑踏上旅途,遭遇海难,游水逃 生。 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安全登陆,却被押往内地,当 了俘虏。 我父亲在诺丁汉郡有个小庄园,我在五兄弟里排 行第三,十四岁就被送进剑桥大学的伊曼纽尔学院, 在那里埋头苦读了三年。尽管有一小笔津贴,但和求 学的费用相比还是杯水车薪。所以,我不得不给伦敦 著名的外科医生詹姆斯·贝茨先生当学徒,而且一干 就是四年。父亲时不时会寄点钱过来,都被我拿来学 航海和数学知识了。对于有志于外出旅行的人来说, 这些知识总能派上用场。我坚信自己迟早有一天能有 幸出海远行。离开贝茨先生后,我回到父亲身边,在 父亲、约翰叔叔和其他一些亲戚的帮助下弄到了四十 英镑。他们还许诺每年提供三十英镑的津贴送我去莱 顿求学。我在那里总共念了两年零七个月的医学,毕 竟长途航行离不了医学知识。 从莱顿回来后不久,恩师贝茨先生就推荐我去亚 伯拉罕·潘内尔船长的“燕子号”上当船医。我在船 上干了三年半,去过一两趟地中海中部,还有其他一 些地方。旅行归来后,我决定在伦敦定居。贝茨先生 再次鼓励我,还介绍来不少病人。我在老犹太街上的 一栋大屋里租了几个房间,听从恩师的意见,改变生 活方式,娶了新门街袜商埃德蒙·伯顿先生的二女儿 玛丽·伯顿,得了四百英镑嫁妆。 两年后,贝茨先生不幸撒手人寰。因为不肯昧着 良心跟其他黑心医生同流合污,我身边没几个朋友, 生意也每况愈下。与妻子和熟人商量后,我决定重操 旧业,再次出海。接下来的六年里,我先后在两艘船 上当船医,多次前往东印度和西印度群岛,多少有了 一些积蓄。我随船带了很多书,闲暇时间都在读书, 饱览了古今最优秀的名家作品。上岸时,我就观察当 地的风俗民情,学习当地的语言。好在记忆力出众, 我学起来不费吹灰之力。 最后一次旅行不太顺利。我渐渐厌倦了大海,打 算留在家里陪妻儿共享天伦,便从老犹太街搬到了桎 梏巷,又把窝挪到了伦敦东区的沃平,希望在海员中 间揽点生意,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就这样过了三年, 生意还是没有丝毫起色,我只好接受威廉·普里查德 船长开出的优厚薪水,作为“羚羊号”的船医踏上了 前往南太平洋的旅途。1699年5月4日,我们从布里斯 托尔。起航。刚开始,一切都顺风顺水。 出于某些原因,我觉得没有必要把海上冒险的细 枝末节统统告诉读者。大家只需要知道,在去往东印 度群岛的途中,我们被狂风刮到了范迪门兰的西北方 。据观测,当时的位置是南纬三十度零二分。有十二 名船员因为操劳过度、食物恶劣而命丧黄泉,其他人 的身体也很虚弱。11月5日,那一带正值初夏,天空 一片阴霾。水手们突然在离船不到百米的地方发现了 一块礁石。但海风实在太猛,我们什么也没来得及做 就迎头撞上了上去,船体顿时四分五裂。连我在内的 六名船员急忙放下小艇,拼命划离大船和礁石。大概 只划出了十几公里,大家就再也划不动了。我们已经 在大船上耗尽体力,此时只好听任海浪摆布,随波逐 流。大约过了半小时,北方突然刮来一阵狂风,小艇 一下被掀翻了。我不知道小艇上其他人的下落,也不 清楚逃上礁石和留在大船上的船员们的命运,只知道 他们全部不见了。我听天由命地游着,被风浪推着前 行,时不时把腿探下去,却总也触不到底。就在快要 丧失信心,再也无力挣扎的时候,脚突然碰到了地。 这时,风暴也大大减弱。海底的坡度很缓,我足足走 了两公里才上岸。当时大约是晚上八点,又走了不到 一公里,却连房屋或居民的影子也没看见,至少当时 没有。因为我身子实在太虚弱了。疲惫的身体,炎热 的天气,加上离开大船时喝的一瓶白兰地,都让人昏 昏欲睡。我一头倒在软绵绵的草地上,从来没有睡得 这么香过。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