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连接者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生活在网络乌托邦 1907年春天,毕加索到访格特鲁德·斯坦因 (Gertrude Stein)位于巴黎的寓所。亨利·马蒂斯 (Henri Matisse)正好路过,带来了他从巴黎商人埃 米尔·海曼(Emile Heymenn)那里买来的非洲雕刻— —一个由科特迪瓦西部但族人制作的面具。毕加索 被这件作品迷住了,随后拉着好友安德烈·德兰 (Andre Derain)前往巴黎一座致力于人类学研究的 博物馆——特罗卡德罗民主志学博物馆(Trocadero Museumof Ethoology)参观。起先,毕加索对这座 博物馆很反感:“面具散发出来的那股味道简直扼 住了我的喉咙,我特别失望,恨不得马上离 开。”30年后,毕加索再次提到这座“令人讨厌的 博物馆”,称自己仍然常常回想起当时的景象和气 味。 毕加索能够克服对面具气味的反感,对绘画艺 术来说,实为一大幸事。毕加索回忆说:“我强迫 自己待在里边,仔细观察这些面具。人们怀着神圣 的、敬畏的心情创造了这些物件,把它们当作人类 与一切不利的、未知的自然力之间的媒介,赋予它 们形式和色彩,希望借此来克服内心的恐惧。于是 ,我明白了绘画的真谛。”特罗卡德罗之行标志着 毕加索进入了艺术创作的非洲时期,毕加索将其称 为“黑色时期”。同年晚些时候,毕加索创作了杰 作《亚威农的少女》,这幅画粗暴地展示了五个少 女的裸体形象,其中右边两个裸女面容狰狞,与西 非面具的脸庞十分相似。毕加索是名副其实的非洲 艺术品收藏家,他工作室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非洲 面具和小雕像。晚年,在 《音乐家和吉他》等画作中,毕加索对他的非 洲创作主题进行了总结。在探究毕加索运用反向凹 凸线条处理人物面部的技巧,以及使平面图形具有 立体几何图形效果的技巧(即立体主义)的基本手 法时,学者们发现,这一切都源自非洲艺术品带给 他的灵感。毕加索对非洲艺术品的独特鉴赏力还让 他有机会与部分非洲杰出的知识分子对话,这其中 就包括塞内加尔独立后的首位总统利奥波德·桑戈 尔(Leopold Senghor)。桑戈尔向毕加索关于非洲主 题的创作以及对非洲独立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将自 己的首部诗集《阴影之歌》中的一首诗作《黑色面 具》献给了这位画家。 毕加索因为一次不期而遇和非洲艺术品结缘, 随后,又因一次博物馆之行而对非洲艺术着迷。当 然,只有全力克服了对非洲面具的抗拒,他才得以 与诸如桑戈尔这样的非洲领导人进行对话。 要是马蒂斯生活在当今社会,我们不由会产生 这样的联想:马蒂斯刚刚入手了一个但族面具,把 照片上传到了Facebook上;毕加索看到后,疯狂地在 谷歌上搜索相关图片。实体世界里,我们很难发现 自己与陌生事物的联系,很难受到感染和启发;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