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新华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1.60
折扣购买: 路遥与延安大学
ISBN: 9787516649503
...
十五年后忆路遥 路遥是延安大学中文系1973级的高材生,是延安大学 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也是延安大学的品牌和骄傲。 时光飞逝,弹指一挥,转眼已是路遥逝世十五周年。 本来早想写一点回忆和纪念的文章,但由于种种原因,一 直未能成篇。其中有一个想法,就是在路遥成名和逝世以 后,不少人争相为友,显示他们之间关系特殊。我若急匆 加盟,难免有附庸风雅之嫌。我想保持平静,低调以待。 最近,由路遥研究会策划和承办,由陕西省作协、延安大 学、清涧县、延川县主办的“纪念路遥逝世十五周年暨全 国路遥研究学术研讨会”即将举行,我作为路遥生前的校 友和阶段性朋友之一,写一点回忆文章,以表怀念。虽然 时间晚了一些,但我的回忆是真实的,感情是真挚的,纪 念是真心的。 初识路遥 1972年,已经是“文革”后期,全国性动荡的状态有 所好转,各个大学都在数年“停课闹革命”之后,开始着 手筹备招收工农兵大学生的工作。延安大学为了慎重起见 ,在中文系招收了一个一年制的“试点班”。当时提倡“ 开门办学”,要求学生要接触实际,学工、学农、学军。 学生到校后,中文系的领导和老师们,曾组织该班学员, 专程到群众创作搞得比较好,并且编印了颇有名气的《延 安山花》诗集和四开小报《山花》的诞生地——延川县, 同延川县工农兵文艺创作组及《山花》小报的编创人员进 行座谈。在这次座谈中,我们知道了谷溪、军民、闻频等 一批扎根延川的文艺创作骨干,同时第一次知道了路遥其 人其事。给我留下的总体印象是:路遥喜爱文学,颇有才 华,以写诗开始,散文、小说以及歌剧一类创作也有所涉 猎。但这一次并未同路遥单独接触,也没有做过交谈和深 人的了解。 艰难入学 时间到了1973年暑期,延安大学中文系在招收试点班 的基础上,在教学和管理几个方面都做了充分准备,开始 招收正规的大学生。当时按照毛主席关于“学制要缩短” 的教导,最长的学制就是三年,后来被称作工农兵大学生 。直到1977年招生制度改革,恢复了全国统一命题,统一 考试,按分数线录取学生的制度。 我当时在中文系工作,领导让我负责当年的招生事项 。有一天,我的堂兄、时任中共延川县委书记的申易来延 大找我,主要讲的是路遥上大学的事情。他说,本来县上 把路遥推荐给西安某大学,但人家嫌路遥曾做过县上一派 群众组织的头头,而且有人告状,所以不想在政治上惹麻 烦,最后决定不予录取。申易知道我在延大中文系工作, 就来找我联系。 众所周知,中国的20世纪70年代初期,还是一个“突 出政治”的年代,评价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你的学识和才 干,首先要政治审查(简称“政审”)合格,录取大学生更 是这样。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安某大学从政治上考虑不予 录取路遥也无可厚非。现在的问题是县委书记亲自找到学 校,推荐路遥上大学,这可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我和申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