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H.G.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 英国著名小说家、新闻记者、政治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部作品,内容涉及科学、文学、历史、社会及政治等各个领域,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威尔斯是世界科幻小说的开山鼻祖之一,诸如“时间旅行”“外星人入侵”“人种变异”“反乌托邦”等20世纪以来科幻小说中的主流话题,都源自威尔斯,其开创的科幻题材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后世无出其右者。威尔斯的科幻小说,不仅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有改革社会、警示后人的深刻寓意,同时也不乏对未来科技的准确预见,被誉为“发明了明天的人”,例如“原子弹”就是威尔斯早在美国研发原子弹之前于其小说中首次提出、预言和命名的。 威尔斯的经典科幻小说主要有《时间机器》《隐身人》《摩罗博士岛》《星球大战》《探月之旅》等。 关于译者 杨渝南 西南科技大学副教授。智利发展大学(UDD)访问学者,译著《星球大战》等。 张贯之 西南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东北州立大学(NSU)、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访问学者。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研究、翻译与跨文化国际交流合作。译著《金银岛》《星球大战》等五部。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战争前夕 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里 ,没人相信我们人类正在 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且 同样也逃脱不了死亡的智 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 ,谁又会相信,当人类正 在为自己的琐事奔忙的时 候,自己却被专心致志地 研究着,好比用显微镜研 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 物般仔细。自高白大的人 类在这个世界上来来往往 ,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 为是万物的主宰。显微镜 下的纤毛虫恐怕也有这样 的想法吧。压根儿没有人 想过宇宙中更古老的世界 将会对人类产生威胁,或 者认为那些古老星球上不 可能,或不大可能有生命 存在。过去人们的思维习 惯真是奇特啊。地球上人 至多想象着火星上另有人 类生存,或许他们远比地 球人类落后,正渴望着传 教士的光临。然而穿越浩 瀚的太空,确有一些智慧 生命,他们的智慧和我们 相比,简直就像我们跟灭 种的野兽相比一样。这些 数量众多、冷血且无同情 心的智慧生命正用嫉妒的 眼睛观察着地球,缓慢地 ,却坚定地制订着对付我 们的计划。于是20世纪初 人类的幻灭降临了。我几 乎不用提醒读者,火星在 距离太阳平均1.4亿英里的 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转,它 从太阳上得到的光和热量 刚刚够得上地球所接收的 一半。如果星云的假设正 确无误的话,火星的年龄 一定比我们的星球古老得 多;在地球结束熔融状态 之前很久,火星上的生命 就已经开始进化了。由于 火星的体积只及地球的七 分之一,它比地球更快地 降到适合生命起源的温度 。它有自己的空气、水和 一切生命存在所需的条件 。 但人类竟是这样的自负 ,自负得几近盲目。直到 19世纪末,竟没有一个作 家对比地球更有智慧的生 命体存在的可能性发表任 何评论。也没有人能明白 :因为火星比地球古老, 表面积只有地球的四分之 一,而且距太阳更远,所 以火星上的生命起始的时 间应该更早,而且结束得 也更早。 热量在空间放射造成的 行星冷却,地球上早晚也 会发生,然而火星上已比 我们更早完成了这个过程 。火星的自然条件对我们 来说依旧是个谜,但我们 现在知道在它的赤道地带 ,其中午的气温仅仅相当 于地球最寒冷的冬季温度 。火星的大气比地球稀薄 得多,它的海洋面积已经 缩减到其表面积的三分之 一,南北两极的冰帽随季 节变化而积蓄和消融,定 期地淹没火星上的温带地 区。行星的末日对地球来 说似乎还很遥远,可是对 火星人却是近在咫尺。这 种生存的压力激发了火星 人的智慧,增强了他们的 力量,也使他们变得铁石 心肠。火星人用我们难以 想象的仪器和工具智能观 察着星空,他们发现,在 面向太阳一侧仅仅3500万 英里的地方,有一颗充满 希望的晨星,就是我们这 个温暖的地球。绿色的植 被、灰色的水域以及飘浮 着云层的大气足显其土地 肥沃。透过这些飘浮云层 ,他们看到人口稠密的宽 广陆地和船帆如织的海洋 。 而人类呢,这些居住在 地球上的生物与火星人相 比,其低劣程度就像猿猴 和狐猴之于人类一样可怜 。地球人已经认识到,生 命就是不断地生存竞争, 火星人似乎也有同样的想 法。他们的世界早已开始 冷却,而我们的星球仍然 生机勃勃,不过对他们来 说,地球上的生物只不过 是一些低等生物。朝着太 阳方向发动一场战争是他 们逃脱灭亡的唯一机会。 因为这毁灭正一代代地向 他们逼近。 不过,在我们对火星人 做出严厉的评价之前,应 该也要记得我们人类也曾 残酷杀害动物,比如美洲 野牛和渡渡鸟,还包括灭 绝很多“低等”种族。塔斯马 尼亚人跟我们一样是人类 ,但欧洲的移民在种族灭 绝的战争中只花了15年就 把他们全部消灭光了。我 们又有什么理由把自己当 作传播上帝福音的人却抱 怨火星人的想法呢? 火星人似乎非常精确地 计算出自己的降落——他 们的数学水平显然远比我 们高得多——并且,他们 几乎是同心协力地做好了 各项准备。如果条件设备 允许的话,可能在19世纪 末早些时候我们就能观测 到这些累积的灾难。 有些人,如夏帕雷利, 他在观察火星(顺便提一 句,好几个世纪以来,人 们一直把火星当作战神之 星)时就发现并在自己的 地图上清楚地记录了一些 颤动的光点,但无法解释 这些光点的成因。火星人 肯定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做 好的准备。 P9-11 H.G.威尔斯,开创了科幻文学的新时代,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科幻界的莎士比亚”“发明了明天的人”,多部作品多次被好莱坞改编成风靡世界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