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食疗/读故事知中医中学生读本

趣说食疗/读故事知中医中学生读本
作者: 编者:张明//朱嵘|总主编:何清湖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6.70
折扣购买: 趣说食疗/读故事知中医中学生读本
ISBN: 978751324545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节中医食疗是我们自己的“营养学” 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对营养的需求比较旺 盛。当父母的也都会非常注重孩子们的营养。像很多 家庭,妈妈们经常会给孩子做当归生姜羊肉汤、薏米 粥等。其实,这些咱们经常吃的美味,同学们可能不 知道,都是药食同源的食材,本身都有较好的调补作 用。 《易经》上有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 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 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阴阳的交替变化就叫作道。 相继不断就是善,成就万物的是性。仁者从自己的角 度看,把它叫作仁;智者从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作 智。平民百姓每天接触阴阳之道而不懂得,因此君子 之道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像咱们同学们每天也会接触这些食材,不妨多了 解一些药食同源的知识,这样对我们的饮食非常有帮 助。中医食疗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如果我们整天 用,却不深入了解,就如身处花园之中,却对百花一 窍不通,岂不可惜?这也是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 中医食疗起源于原始社会,咱们的祖先在与自然 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有些动、植物既可充饥又 可保健疗疾,从而积累了食物治病的经验。 随着陶器的出现和使用,食物的炮制不仅限于“ 火匕燔肉”和“石上燔谷”,烹调方法日益多样化, 食物的味道也更加可口。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酒,在《 吕氏春秋》中就已有“仪狄作酒”的记载,但最初只 限于粮食作物和果实自然发酵而成的酒,此后又出现 了复合成分的食用酒和药用酒。 商代的大臣伊尹改革了烹饪器具,并发明了羹和 汤液等食品,开创了煮食和去渣喝汤的饮食方法。公 元前5世纪的周代,出现了专门掌管饮食营养保健的 “食医”。食医负责调配王室贵族饮食的寒温、滋味 、营养等,职责相当现代的营养师,而且位列疾医( 内科医生)、疡医(外科医生)、兽医之首,足见人们 对食疗的重视程度。 随着中医理论的确立,食疗作为中医的一门分支 学科被古代医家论述,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黄 帝内经》,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就提出这样的 主张:“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 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文中高度 评价了食疗的作用。 东汉的名医张仲景,同学们都知道吧,他被尊为 “医圣”,他在治疗外感病的时候就提出,服桂枝汤 后要“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并告诫在服药 期间还应忌生冷、黏腻、辛辣等食物,饮食在辅助治 疗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具体应用。 隋唐时期有很多食疗专著问世,如孙思邈的《备 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专论食治,他主张:“夫为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