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石油工业
原售价: 34.00
折扣价: 23.80
折扣购买: 一念情动一念倾城(美得令人心碎的民国爱情)
ISBN: 9787518310814
赵东凌,生长于北方古城的蕴藉下,喜读书,乐跑步,善写字,爱生活。 拥抱一颗安静的心,恩慈宽忍,坚持付出,保有热烈,温柔发光。
少年不望万户侯。 当十三岁的林觉民,在科举童子试的考场上,潇 洒地写下这七个大字后便扬长而去时,父亲林孝颖望 子成龙——进士及第、光宗耀祖的夙愿,显然少不了 曲折。 林孝颖这位诗文饱学之士,很得溥仪之师陈宝琛 的赏识,当受聘为全闽大学堂的国文教师后,他便迫 不及待地让儿子进入了这所新式学堂学习,希望在身 边对之教养。 “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难想这是年纪青涩 的林觉民立下的誓志,并且,他的确也这样做了。大 量阅读进步书刊以丰富思想情怀,还给自己取号“抖 飞”“天外生”。热血男儿是那般渴望展翅高飞,拼 打出自己的一方天地。 而父亲,看着昔日的懵懂少儿成长为进步青年, 心生骄喜,却不免忧大于喜。 他不愿意儿子过早踏险,走得太决绝,更不敢想 日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局面……当这样的担心日渐深 重时,他思量着,若儿子身边有个女人,大概会消减 些报国之志吧。 于是,林孝颖做出了一个决定——让林觉民娶妻 成家。 他不会料到这个决定竟然成就了一桩流传至今的 爱隋佳话。 1905年,十八岁的林觉民迎娶了比他小一岁的陈 意映。 红盖头下,是陌生的连理,是成人的纪念,是情 窦的涟漪,更是-父亲的爱子之心。 这女子,身为当地大户陈元凯之女,属名门闺秀 ,与陈宝琛、曾任清代刑部尚书的陈若霖同宗——林 孝颖所选果然不同凡响。更何况,这书香门第、世家 望族中走出的女子,不仅知书达理,还通晓文墨。 爱情,就这样清清浅浅地开始了。 婚姻的殿堂是外人看花赏月般的隆重,洞房花烛 之夜,一对新人才真正见面。 他想象着是怎样才情依依的女子,才唤作了“意 映”这般动听的名字?身态婉婷,性情纤柔,举步款 款,诗书灼然,因缘巧合地来到了自家的房间,他该 是有甚多期许吧。 她憧憬着是哪般豪情万丈的男子,就这样顺理成 章地做了她的夫君?不敢奢望互见倾心,但毕竟生活 的样貌才初绽头角,她还是鼓舞自己雀跃一些吧。 所幸,林觉民与陈意映,一见钟情,爱由心生。 好奇与忐忑,在两颗太过年轻的心灵相撞的那一刻, 埋下了似曾相识的种子。眼神交汇,各自含羞一躲, 幸福生活的基调终于落定了。 杨桥巷十七号,林家大宅里一座二层的精致小楼 ,寓比翼双飞之意,故称双栖楼。楼前陈意映亲手种 植夫君最欢喜的两种花——芭蕉和梅花,一片繁盛妍 艳。内屋颇显清贫,只一铺床、一张桌和两把椅子, 倒是朴素、整洁之极。陈意映对这般简单的雅致十分 满足,加之身旁有林觉民这样英俊潇洒、才志冲天的 男子,她更分外喜幸。 新婚的赏悦,自是日日上演。 小夫妻俩携手并肩着,或在楼上甜蜜私语、吟诗 作对;或在院中赏花散步、嬉笑颜颜,感情实在说不 出的和谐美满。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 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 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不得不说,林觉民是感谢他的父亲的。 他在跟随父亲入读福建最早的一所新式学堂后, 不仅如饥似渴地补充了新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领导 者的气度与风范,发起过几次学潮,并以思辨之才而 闻名全校。 他自办了一所私立小学,专门招收家境清寒的子 弟,予之福利,对之传授西方学说;他创设了一个阅 报所,《苏报》《警世钟》《汉书》等进步书刊都被 集结入内,为的是能唤醒更多沉睡的灵魂。 当然,各种演讲中也少不了林觉民的身影。口才 极佳的他,有着一颗拳拳热切的爱国之心,因此演讲 中往往慷慨激昂,一身凛然。在一次题为《挽救垂危 之中国》的演说中,他拍案捶胸,壮怀激烈,令在场 所有听众无不热血沸腾。曾有人赞叹日:“亡大清者 ,必此辈也!” 如此青年,原就是可造之材。现今,他的生活又 被安插进一位可人儿。他如何想得到,父亲为自己挑 选的妻子,竟是这般深明大义。 她与他的默契相谐,并不仅限于唱和几首诗词而 已,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对丈夫的志向和抱负不但表示 理解支持,而且尽自己所能去协助他。 林觉民在外传播西学新思想,陈意映就配合他在 家中开办了一所“家庭妇女学校”。她不仅自己参加 ,还动员堂嫂、堂小姑等女性亲属一起入学。家中的 小楼里,一室女眷认认真真地修起了国学,习得了“ 革命”“自由”“民主”等新奇的学问。听闻着裹足 对女子的压迫与束缚,欣羡着西方男女平等的制度与 风气,她们皆以实际行动来展示学习成果——接连放 了小脚,顺应了当时的新风潮。 而陈意映还进入福州女子师范学堂,成了该校第 一届毕业生。 初婚的佳侣,心心相印。 他对她满意有加:脾性相合,善解人意,兼有内 助之贤;她对他称心相待:温润有余,体贴呵护,并 且志同道合,紧步跟随。 或许,在两颗心靠近时,那力量就是无穷大的。 或许,这二人本就有此番情缘,因着父母之命而 结合,反而更显美妙。 或许,彼此的人生,都需要一个浪漫的出口,在 风云变幻的当时,衍生一段情恋不失为乱中作序的点 拨。 犹如冬日百合,他们的感情在昼夜交替间渐次升 温。 有一天傍晚,林觉民和陈意映在楼上闲谈。 “我希望将来你比我先死。” 他忽然这般郑重出语,她闻言顿时伤心又生气, 他连忙解释道: “我是想着如果我先死,以你孱弱的身体恐怕难 以承受这种悲伤,所以还不如你先我而去,所有的悲 痛都由我来独自承担。” 听到这样一番解释,她感动得热泪盈眶。而她对 林觉民的誓言,旱早就言说过的。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