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鼓浪屿到马尼拉--邵建寅的教育之路/厦门口述历史丛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的祖辈 我们家族的历史是简单的。我知道的也有限,因为我 从16岁就离开家庭,很早。就我自己,个人方面,我说, 这篇口述历史,要不就不要做了。你们客气,坚持要做。 我检讨自己,没做什么事。而且做人要低调,我一直很低 调的。 如果要坚持做,最多就是经验的分享。我没做什么。 先从我祖宗讲起。 我的祖宗,根据我们邵氏宗亲会的考证,是周文王① 的儿子召公奭。 周文王姓姬,他有好多孩子,其中有一位叫姬奭②, 是三公之一。三公,有太师姜子牙,太傅周公旦,还有太 保姬奭。周武王灭了商纣之后,分封功臣与宗室。姜子牙 分封在山东的东部,潍坊那一带,后来建立了齐国,发展 成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周公旦分封在曲阜,后来 建立了鲁国,是礼仪之邦;姬奭分封在蓟(在今天的河 北、北京一带),建立了燕国,后来也是战国七雄之一。 齐、鲁两个封地都在山东,爽分封在河北。 可是,这三公,他们自己都没有到封地去,他们派儿 子去管,自己呢,继续在镐京③辅佐周武王、周成王。 因为辅佐有功,周武王又把京畿(国都及其附近地区) 之地一个叫“召”(在今陕西岐山西南)的地方,封给姬 奭,所以姬奭又被称为召公或召公奭。召公,也写作邵 公。邵,后来就成为这一支族人的姓。这样,我们邵家的 族谱里,邵公是第一位先祖。 一直到宋朝,北宋的时候,我们的祖宗,出生于范阳 (今河北涿州)的邵雍,一位易理专家,迁居到河南洛阳。 邵雍的曾孙邵子厚,南宋初年的时候迁居到泉州晋江的邵 厝。邵雍的十一世孙邵亨,元末为避战乱,游学长汀、漳 州、惠州、潮州,后来定居同安县西山东麓的橄榄岭,就 是现在的柑岭村一带,到现在,已经有650多年。 邵家离开河南洛阳,先是南移到杭州,后来其中一支 又继续南移到福建的同安。留在杭州这支是邵逸夫家族。 移到闽南同安的就是我们这一支。我们这一支中又有分散 到泉州、福州和台湾的,所以泉州、福州、台湾和同安, 这一带的姓邵的,是同一宗族的。 我的祖父叫邵子美,1871年出生于同安橄榄岭,1944 年去世,活到73岁。我的祖母叫许以斯帖,Esther Kho, 是英文名,简称许帖。为什么叫英文名字?以斯帖,英文 Esther,是《圣经》里的名字。冈为她也信教,她是漳州 人,她生于1873年,1941年过世,活到68岁。 1840年代的时候,基督教美国归正会①传教士来到厦 门。他们在传教的同时,前前后后,在厦门鼓浪屿,创立 了专收男生的养元小学、寻源书院,专收女生的毓德女 学,专收已经出嫁的妇女的妇学堂。后来,传教士又到了 同安橄榄岭传教,全村一千多户邵姓人家中,就祖父邵子 美一个人最终接受了基督教。 我祖父因为信奉基督教,不见容于同安的乡亲②,被 人从家乡同安橄榄岭赶出来。所以年轻的时候就被迫带着 家人离开家乡。从橄榄岭出来后,祖父在厦门竹树脚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