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三国(刘备)

少年读三国(刘备)
作者: 编者:王洪秀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31.50
折扣价: 18.60
折扣购买: 少年读三国(刘备)
ISBN: 978755816403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兄弟同心,报国安邦展雄才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内部外戚和宦官( 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 子充任)两个政治集团彼此争权夺利,战祸连绵不断,民 不聊生。东汉和平元年(公元150年),蜀汉先主刘备就诞 生在这乱世之秋。刘备,字玄德,涿县(今河北涿州)楼 桑村人,是汉皇室的后代。刘备的祖父刘雄和父亲刘弘都 曾经在州郡做官。不幸的是,在刘备很小的时候,父亲就 去世了,家道败落,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卖鞋织席维持生活 ,抚养刘备。刘备从小就很懂事,十分孝敬母亲,深知母 亲的艰辛。每当夜晚,母亲凑在昏暗的油灯下做鞋,他就 在一旁编织草席,第二天早早起床,背着鞋和席到市井上 去卖。 刘备从少年时代就怀有远大的抱负,立志要干一番大 事,不愿碌碌无为地虚度一生。传说,刘备家房屋的东南 角有一棵桑树,五丈多高,长得枝叶茂盛,圆圆的树冠就 好像小车盖。如果要去楼桑村,人没进村,首先看见的就 是这棵桑树。据说有一位叫李定云的风水先生看到这棵树 后,就曾预言:“这家一定要出贵人!”刘备小时候,经 常和村中的孩子们在树下游玩戏耍。有一天,他站在树下 ,抚摸着高大、笔直的树干,对小伙伴们说:“将来我当 了天子,就乘坐用这树冠做车盖的车。”这时,他的叔叔 正好经过这里,听到他的话,吓得脸都变了,用手敲着他 的头说:“你这孩子,怎么敢说出这么狂妄的话来!你知 道吗,说这种话是要遭灭门之灾的啊!”刘备听了只是笑 笑,不以为然。十五岁那年,刘备的母亲在家庭经济十分 困难的情况下,还是把刘备送到学堂去念书。当时和他一 起念书的还有同宗的刘德然和一个叫公孙瓒(zan)的少年 。他的叔父刘元起见他家生活太困难,经常给他们母子送 钱送粮。日子一长,他婶婶心里就不高兴,责怪他叔父: “我们自己也不宽裕,怎么能老是这样接济他们呢?”他 叔叔说:“你真是妇人之见,这孩子可不是个平常的人, 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会光宗耀祖的。” 岁月流逝,刘备长成了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他 身高七尺五,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耳 朵。凡是认识他的人,都说他相貌不凡,将来一定会大有 作为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战乱的时世,刘备心中经 常思考国家的大事。他认为只是关起门来读圣贤书是不能 拯救摇摇欲坠的汉王朝的。因此,他对读书并不十分专心 ,却喜欢驯狗、骑马、射箭,喜欢结交天下的英雄豪杰, 立志要练好本领,将来为国家出力。他还十分爱好音乐, 经常穿着整洁的衣裳,和那些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思想 相合)的朋友一起吹、拉、弹、唱,抒发自己的情怀,谈 论天下大事。在和朋友的交往中,他遇事都有自己的主张 ,但从不夸夸其谈,而是以礼待人;对那些生活潦倒(这 里指穷困)、有求于他的人,也总是尽自己的力量给予帮 助。因此,他的身边总是聚集着一大批热血青年。从少年 时代起,刘备就显示出非凡的组织才能。他讲义气,重友 情,知人善任。他的这些性格和品格,在他日后的建功立 业中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