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
作者: (英)弗兰西斯·培根|责编:张晓峰|译者:李秀云
出版社: 北方妇儿
原售价: 31.80
折扣价: 25.44
折扣购买: 培根随笔
ISBN: 9787558551819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出生于1561年1月22日,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散文作家、政治家。这位不朽的巨人是一位全才、多面手,他不仅在文学、哲学上有颇深的造诣,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是一位并不多见的文理双全的学者,是马克思口中的“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出生于伦敦一个高级官员家庭。他的父亲尼古拉·培根爵士贵为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这样显赫的出身,让培根很早就有了出入宫廷的机会。他曾担任掌玺大臣和大法官的职位。临近晚年,培根脱离了政治活动,开始专门从事不同的学术研究。 弗朗西斯·培根是新贵族的思想代表,他反对君权神授和君权无限,主张限制王权;拥护清教,主张改革,但反对革命。培根反对经院哲学,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是第一个意识到科学及科学方法论的历史意义,并且通过分析和确定的方法来表达它的应用方式,给予科学运动新的发展方向和动力的哲学家。在哲学上,他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他重视制定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160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学术的进展》,这也是诠释他的见解的第一本通俗读物。主要论述“学问和知识的功效,兼及增广知识的价值和荣耀”。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论》是培根最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基本上是号召人们采用实验调查法,哲学家把它看成是从古代唯物论向近代唯物论转变的先驱。培根计划分六个部分来写一部巨著《伟大的复兴》,直到他去世时这个计划也没有完成。 培根也是优秀的散文家,他在1624年出版的《论说文集》,文笔优美,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内容简介

论真理(精读) 精彩导读 真理总是深刻的,想要 得到它,就需要付出血汗。 所以许多懦夫总是假装它并 不存在的样子。 “什么是真理?”彼拉多 当年提这个问题时,是不指 望得到答案的。世人多数心 随境变,他们认为坚持一种 信念就等于自戴一种枷锁, 会使思想和行为受到束缚。 作为一种学派,虽然怀疑论 早已消逝R,但持这种观点 者却仍大有人在——尽管他 们的观念并不像古人那样清 晰而透彻。 人们宁愿追随诡言,也 不去追求真理的原因,不仅 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真 理会约束人的幻想,还因为 诡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 恶习。后期希腊有一位哲学 家曾探讨过这个问题,因为 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些欺 世诡言能如此迷人,尽管它 们既不像诗歌那样优美,又 不像经商那样能使人致富。 我也不懂这究竟是为什么— —难道人们仅仅是为了爱好 虚假而追求虚伪吗?也许因 为真理好像阳光,在它的照 耀下,人世间所上演的那种 种假面舞会,远不如在半明 半暗的烛光下显得华丽。 对世人来说,真理犹如 珍珠,它要在阳光的照耀下 才变得明亮。真理不是那种 红玉或钻石,需要借助摇曳 不定的烛光而幻化出五彩缤 纷的色彩。 真真假假的诡言会给人 带来愉快。假如把人们内心 中那种种虚荣心、虚妄的自 我估计、各种异想天开的揣 想都清除掉,许多人的内心 将会显露出许多渺小、空虚 、丑陋,以至连自己都感到 厌恶。对这一点,难道有谁 会怀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