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3夺鼎记)
作者简介
月关,原名魏立*,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中国作协会员。辽宁文学院客座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辽宁政协知联会会员。 网络历史小说**人,全民瞩目、年度网络创新文学的重要力量。其**作《回到明朝当王爷》横扫网络,囊括多项年终大奖,连续五年占据中国**图书馆借阅榜**名;2009年《回到明朝当王爷》进入“网络文学十年盘点”评选,入选十大人气作品第六名;《大争之世》《步步生莲》入榜中国**图书借阅榜前二十名;《锦衣夜行》荣获中国**金石堂名。 2011—2012年,月关及其作品连续两届分别获得起点中文网金键盘奖年度作家和年度作品**。2013年,月关获得由莫言颁发的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和阅读榜中榜网络文学新作奖及“全民奥斯卡”创新网络文学奖。
内容简介
曹国公、浙闽两广剿匪总巡抚李景隆赶到了杭州 ,他们来得还不算太晚,比夏浔预估的时间提前了三 天。 曹国公到了杭州,杭州府的*政各界要员自然要 来拜访,乱哄哄地闹了三天这才消停。李景隆这几天 不想见的人都见到了,**想见的人却始终没有出现 ,他不免疑神疑鬼起来。 “鼎石啊,这虎跑泉沏的茶,咱喝过了;灵隐寺 里烧的香,咱也供过了;西湖里边的船,咱也划过了 ,但是杨旭他人呢?会不会什么消息也没查到,担心 *到本国公的训责,干脆跑掉了?” 铁铉哪知他二人另有恩怨,闻言不禁失笑:“国 公过虑了,杨旭孤身一人赶赴杭州府,就算没有查到 什么消息,也属寻常事,就算*到国公训责,又何至 于一走了之?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能跑 到哪儿去?” 李景隆心道:“奶奶的,我正希望跑了他这个和 尚,老子去做庙里的住持,你哪里知道其中曲折。” 铁铉又安慰道:“国公不要着急,国公此来杭州 ,民间都传开了,如果杨旭一无所获,该早来向国公 请罪才是。现在他人不见踪影,说不定是查到了什么 消息,正在紧要关头,国公再等些时*也无妨。何况 剿匪大计,也不能全然依靠杨总旗探来的消息,沿海 各府道都在等着国公拿出剿匪方略来,国公该早做准 备才是。” 铁铉这一说,李景隆才想起此番到杭州来清剿海 盗、缉拿朝廷钦犯,他才是主事人,那杨旭只是一只 小虾米而已。他能不能查到什么消息,只是对自己能 否交差而已,这剿匪若徒劳无功,自己对皇帝可就无 法交差了,不觉慎重了起来,连忙问道:“是了.这 两*杭州府*政官员往来频繁,本国公一直脱不开身 ,之后得下下功夫了。这两天我却没见你陪同,你在 忙些什么?” 铁铉欣然笑道:“禀国公,国公这两*忙于应付 杭州府*政官员,卑职则微服私访,在民间走动了走 动,掌握了一些情况,有所针对地写下了一些方略, 以供国公参考。” 李景隆大喜:“鼎石真是才能俱佳、勇于任事, 快快取来我看!” 铁铉道:“卑职在一些细节上还欠周详,本想推 敲之后再请国公过目。” 李景隆道:“阴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马上 取来我看。” 铁铉只好返回自己的公事房去取那半成品的剿匪 方略。 铁铉这几天真没闲着,他是个干实事的人,虽然 他的主要职责是缉查卫所官兵中有人私通海匪的事情 ,但是整个剿匪大局,他也一直在考虑。 到了杭州之后,李景隆忙于应酬,铁铉则换上常 服,走人民间,进行了一番探访。他发现沿海*大的 几股海盗武装,*大多数都是闽浙沿海靠海外贸易求 生的中国人,因此闽浙沿海几乎家家户户都涉足走私 贸易,再会合些江湖亡命之徒、游兵散勇,所以渐渐 成了气候。 他们屡禁不止,正是因为有沿海居民的暗中支持 和掩护,所以铁铉经过几天的充分考虑,从海船的数 量、规模的控制到保甲制度的完善以及大小港口的管 理等方面提了些建议,目前还在完善当中。 其实明朝初期海患比起后期来并不算多么严重, 这主要得益于朱元璋的海禁政策。朱元璋禁海,一方 面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大量招纳原张士诚、方 国珍部下的*士及濒海的船户、岛人、渔民、壮丁等 人伍为兵;另一方面沿海筑城,设置卫所,建造多橹 快船,加强海防力量以打击海盗。 自淮浙至闽广一带,朱元璋共计征兵十多万人, 大量渔民、壮丁被征人伍,地方上就少了强有力的阻 挠,海禁政策的推行就比较顺利,大量海防设施的建 立,也对海盗产生了比较大的震慑力。 但是海盗、倭寇*益猖獗,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 ,同样起因于朱元璋的海禁政策。海盗一直就有,从 古到今,从未断*,但是闹得如此声势浩大是因为海 禁。朱元璋禁海的*初原因是当年争霸中原时的失败 者——方国珍、张士诚之流的许多部属出海为盗,同 时也是*限于他那种“小农思维”。 一方面,朱元璋觉得大明足以自给自足,根本不 需要与他国互通有无;另一方面。他又想利用经济手 段,迫使需要同中国贸易的四方蛮夷臣服于中国,承 认中国的宗主地位。所以自建国起,明朝建立的就是 朝贡贸易制度,你要称臣纳贡,我才允许你交易,而 且交易的时间、地点、数量、品种,都有严格的要求 。这一来,客观上就严重影响了沿海百姓的经济利益 。 常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尤其是唐朝 的朝贡贸易制度失败以后,改为自由贸易,此后宋朝 、元朝也是延续这一政策,因此五六百年下来,海上 贸易已成为东南沿海居民*重要的求生之路。现在人 口增长,闽浙沿海的人口压力十分大,对于通商*是 关乎生计的根本需求,海禁就等于*了他们的生路, 这就埋下了一个大大的隐患。 李景隆倒也不像传说中那般绣花枕头,练兵方面 他还是很拿手的。铁铉取来他的剿匪策略之后,李景 隆大喜,*之启发,他又补充了几条整顿队伍、加强 *纪、严肃海防、实战演练的内容,一共凑了八条, 当成自己的靖海八略,叫铁铉拿回去再加整理,准备 在沿海轰轰烈烈地推行。 又是**午后,李景隆行辕。 李景隆躺在藤萝架下的逍遥椅上,两个秀气伶俐 的小姑娘蹲在旁边攥着双小粉拳轻轻给他捶着大腿。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 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李景隆很无聊地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很无聊地 问道:“抱琴哪,你说为什么游人把杭州当成汴州呢 ?” 一个小姑娘眨眨眼道:“回国公爷,大概是…… 大概是因为汴州的夏天和杭州一样热吧。” 李景隆嘿嘿笑了起来,赤着的大脚*子往小姑娘 的怀里蹭了蹭,赞道:“有道理,太有道理了!本国 公想来,也是这个道理,哈哈哈……” 抱琴姑娘掩了掩松江布的袍襟,遮住那含苞欲放 的胸脯,脸蛋儿晕红起来,只是甜甜地笑。 这时,一个侍卫急急地走了进来,老远站定,抱 拳躬身道:“国公爷,有人求见。” 李景隆懒洋洋地道:“说我睡了,不见。” 那侍卫迟疑道:“他说……他叫杨旭,是奉国公 的差遣,先行赴杭州公干的,说小人只要报上名姓, 国公一定会见。小人已验过他的腰牌,确是锦衣卫中 人。” “杨旭?” 李景隆精神大振,噌的一下坐了起来:“嘿!他 终于来了,这小子没跑啊,快快快,叫他进 来!”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