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人(从青铜时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领航员)(精)
作者简介
伊迪丝?霍尔(Edith Hall): 英国杰出古典学者,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伦敦国王学院古典学系教授、希腊研究中心教授,曾任教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杜伦大学、雷丁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主要研究古希腊文学与文化史,擅长从文化史的角度切入古希腊人的生活世界。著有《古代奴隶与废奴》《希腊悲剧:阳光下的苦难》《尤利西斯返乡:〈奥德修斯〉的文化史》等数十部作品。曾荣获伊拉斯谟奖章、洪堡研究奖。
内容简介
公元前2世纪中叶,希腊半岛上的居民被迫接受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公元前168年,彼得那战役爆发,马其顿王国的最后一位国王珀尔修斯战败,曾经辉煌鼎盛的马其顿王国落入罗马人之手。来自西西里的希腊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在《世界历史丛书》中记述了这次战争,他承认罗马政权崛起有其必然性,但仍对罗马的文化和罗马人的行为举止持保留和怀疑态度。这本书里清楚显露了与狄奥多罗斯同时代的希腊罗马政权的矛盾心理,其中也不乏恭维罗马美德的套话,但细究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我们却能读出另一个故事,以书中对珀尔修斯在意大利遭受刑罚的描述为例。当罗马将军埃米利乌斯·保卢斯打了胜仗庆功时: 珀尔修斯却遭受着巨大的不幸,他所受的都是传说中才会有的苦难。即便如此,他依然不愿意舍弃生命。在元老院做出裁决之前,他与儿子们被囚禁在阿尔巴城的监狱中。监狱是一座黑漆漆的地牢,位于地下深处,面积狭小,连9张卧榻都放不下。再加上关押人数众多,吵嚷声不绝于耳。这里监禁的大多都是死刑犯,和这些人共处一室,室内又不通风,可怜的珀尔修斯和儿子们浑身肮脏邋遢,已被折磨得不成人样。此外,让他们活命的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同样粗劣不堪。他们身上恶臭扑鼻,人人避而远之。 珀尔修斯最终被转移到一座条件稍稍不那么恶劣的罗马监狱。在这里,他的精神状态得以慢慢恢复,狄奥多罗斯隐晦地说:“拜元老院所赐。” 20年后,罗马大军吞并伯罗奔尼撒,自此完全征服希腊。公元前146年,亚该亚同盟爆发了反抗罗马人统治的战役,在科林斯一役中,罗马大军全面镇压了这次反抗。亚该亚同盟先前在菲洛皮门将军的领导下,力争希腊自治。罗马军队将古老美丽的科林斯夷为平地,这座长久以来代表着希腊商业、海上力量和迷人的神庙文化的港口城市从此不复存在。阿卡迪亚的历史学家波里比阿目睹了科林斯毁灭后的惨烈景象,他写道,罗马士兵对发达的希腊文化嗤之以鼻,将绘画杰作随意丢在地上,甚至用这些画当棋盘,其中包括绘有狄俄尼索斯和赫拉克勒斯的两幅世界名画。 波里比阿生于公元前3世纪后期,他非常长寿,活了80多岁,作为历史学家,他代表了希腊人对罗马的态度。他怀念自由希腊时期的光辉岁月,坚信希腊文化是最出类拔萃的文化。波里比阿有几个交情深厚的罗马人朋友,他不惜一切代价地追求和平,他对罗马历史深感兴趣,在描写布匿战争时,大加赞赏罗马人行事高效,这些描写都异常精彩,而上述种种表现都让波里比阿那多愁善感的爱国主义变了味道。虽然他的父亲对亚该亚同盟忠贞不贰,但波里比阿本人却是个十足的现实主义者,对罗马军队士兵的素质赞赏有加。罗马征服希腊期间,他曾支持过一项联合罗马军抵抗马其顿的政策,尽管他并非默许了这一政策。公元前167年菲洛皮门去世后不久,波里比阿便作为人质被送往意大利。*幸运的是,在那里他受命担任卢基乌斯·埃米利乌斯·保卢斯几个儿子的老师,他的学生之一便是后来摧毁了迦太基的小西庇阿?。小西庇阿带着他年长的老师波里比阿一同参加了迦太基战役,作为目击者,波里比阿记述了这场战役,为迦太基灭亡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和小西庇阿的友谊改变了波里比阿的一生:科林斯沦陷后,波里比阿恳求小西庇阿宽待希腊人,随后受命监督伯罗奔尼撒组建新的政府。虽然他可能对这项任务并不热心,但依然老练圆满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波里比阿虽然为罗马人做事,但从某种重要的意义上来说,他一直在努力捍卫希腊的权益。他对亚该亚同盟背水一战的动情描述在历史记载中颇为有名。他不仅是军事家、管理者,还是一位语言大师。波里比阿对政治体制的论述深刻影响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家,从夏尔·德·孟德斯鸠到美国的建国者,尤其是约翰·亚当斯。因此,现代世界的形成也得益于波里比阿的政治学思想。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几个世纪里,希腊人十大特点当中的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走向了成熟。 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用希腊文写作的卓越知识分子不在少数,狄奥多罗斯和波里比阿只是其中的两位,此外,还有传记作家普鲁塔克与斯多葛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本章主要讨论这些杰出知识分子的成就。16世纪初,他们的作品首先在意大利地区和今天的瑞士地区印刷,随后很快被译成现代文字出版印刷。这些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栩栩如生且颇具说服力的古代世界图景:迦太基国的汉尼拔带领战象翻越阿尔卑斯山,不愿屈服的马萨达犹太人毅然选择自尽,奥林匹亚山耸立着巨大的宙斯神像,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奴隶起义。数以百万计熠熠生辉的希腊文字在这一时期汇聚成数百本扣人心弦、囊括生活方方面面的书籍,供我们阅读。这些作家征服了世界,并非用武力而是用书稿上镌刻的流畅的希腊文字。他 们不仅专攻历史,而且精通医学、宗教祭祀、考古学、地理学、哲学、自传和不同类型的小说创作,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自我和有趣的个人经历。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比前人更加直接地、生动地体验这段历史。随着科林斯沦陷,部分描写古希腊人的作品也销声匿迹了。 但是在强大的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希腊人依旧是希腊人,实际上,在罗马的统治下,他们更为自己的传统感到骄傲。他们不仅为希腊人创作,还征服了罗马统治者的思想。希腊几乎影响了罗马文学、艺术、哲学与科学文化的方方面面。有意思的是,一些罗马贵族甚至狂热地追捧起希腊的一切:波里比阿带着傲慢的语气写道,担任过公元前151年罗马执政官的奥卢斯·波斯提密乌斯·阿尔比努斯“自孩童时代便潜心学习希腊文化和希腊语……他甚至试着用希腊文写诗,还写了一本严肃的历史书。在这本书的前言部分,他请求读者原谅他这个罗马人没有完全掌握希腊语,也未能精通希腊人写作该历史题材的方法”。罗马诗人贺拉斯最为贴切地形容了这种追捧:“被征服的希腊征服了它的征服者。”这一时期,古希腊的思想在西方思想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我们至今依然跳不出古希腊人绘制的这幅精致的思想地图。征服不仅仅是武力的征服,文化霸权远比政治权力拥有更为持久深远的影响,正如狄奥多罗斯所说:“单凭演讲,一个人便能出人头地。”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重新发现了这些希腊作家作品的手抄本,似乎是命中注定,各个领域的专家从这些作品中深受启发,获得了灵感。此外,这些精于表达的作家还有一些共同之处。他们个个著作颇丰——这个时代盛产多卷本历史著作和百科全书式的手册。这一时期的散文均用同一种希腊文写成。到了公元前300年,就连马其顿王国统治下的马其顿人也在使用通俗希腊文题刻纪念碑,通俗希腊文是一种雅典希腊文,后来逐渐演变为世界范围内希腊人通用的标准地方文字,并成为罗马治下希腊城市的官方文字。任何想要经商或在市政机构谋求职位的人,都必须熟练掌握通俗希腊文。因此,阿拉姆人、叙利亚人、腓尼基人和努比亚人纷纷学习以求快速熟练地掌握希腊语。亚历山大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前,雅典教育家伊索克拉底发表演说词《泛希腊集会辞》,倡导希腊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波斯。在这篇演说词里,他定义了何为希腊人:将希腊人团结在一起的并非血统,而是一种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不会自然产生,唯有通过学习希腊文化(paideusis)才能获得。拥有希腊思想体系的人被称为“有教养的人”(pepaideumenoi),他们要接受既定课程的训练,尤其是《荷马史诗》和修辞学的课程。如果学习者的母语不是希腊语,那么精通这些既定课程是十分艰难的,但当时并没有强制要求学习者的母语必须为希腊语。本章提到的一些作家,包括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和叙利亚讽刺作家琉善在内,母语都不是希腊语。 【英国杰出古典学家伊迪丝?霍尔代表性著作,了解西方文明源头的通俗佳作】 伊迪丝?霍尔现任欧洲人文自然科学院院士,伦敦国王学院古典学系教授、希腊研究中心教授,曾任教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杜伦大学、雷丁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霍尔十分擅长从文化史的角度切入古希腊人的生活世界,曾荣获伊拉斯谟奖章、洪堡研究奖。 本书是霍尔专门写给对世界古代历史感兴趣,尤其是想从全新角度理解西方文明源头——希腊罗马文明的普通读者阅读的通俗历史读物。霍尔凭借自身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女性学者特有的敏感细腻,选取代表性强、故事性强的史料,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古希腊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冷静客观的思考、精辟犀利的论述、亲和从容的叙述,都让《古希腊人:从青铜时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领航员》远胜同题材其他作品,书中叙述的希腊人十大特点,构成了古希腊乃至此后西方文明的底色。 【一部大写的希腊“人”的历史,刷新对古希腊人的刻板印象】 同题材作品大多从宏观角度叙述古希腊文明的线性历史发展,尤其关注古希腊世界的两次大战役——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而霍尔另辟蹊径,以“人”为核心,恢复一个个鲜活的“古希腊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以时间线索为暗线,以古希腊文明的重心转移为明线,立体展现古希腊人的十大特点。这些古希腊人不再是遥远陌生的异域文明创造者,而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擅长航海、不愿盲从、看重个人、求知欲强、思想开放、机智聪慧、喜爱竞争、崇尚美好品质、善于表达、追求享乐,他们是青铜时代的航海者,是西方文明的领航员。 【细腻勾勒古希腊人的生活世界,全面展现古希腊文化的勃勃生机】 霍尔结合多年对古典文明文化的深入研究成果,从文化史角度聚焦古代地中海世界和近东地区的古希腊人及其生活。书中不仅凝练叙述了古希腊世界诗歌、哲学、天文学、地理学、文献学等斐然成就,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古希腊人的多神教信仰及其文体活动:奥林波斯众神的故事、热闹繁多的节日庆典、盛大奢侈的竞技赛会、恢弘壮阔的希腊式神庙、藏书浩瀚的压力山大港图书馆、追求知识极限的托勒密王朝……诗歌与戏剧、宗教与知识、信仰与理性、神性与世俗、哲学与文学、自然科学紧密缠绕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希腊文化开放包容、丰富多元的特色,也是古希腊人的特色。阅读每个历史阶段希腊人的故事,你不会为远古文明而感到枯燥无聊,恰恰相反,节奏紧凑的叙事、活泼的文风会带你领略色彩斑斓的古希腊文明,认识不一样的古希腊人。 【兼具广度与深度,梳理古希腊世界2500年的文明历程】 本书从大历史时空着手,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400年,从西班牙到印度,从遥远的尼罗河到冰冷刺骨的顿河,全面讲述横跨两千年的古希腊世界的文明历程,囊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艺术、宗教信仰、战争,以地域和“人”为核心,详略得当地梳理了从古代地中海世界到小亚细亚、从欧洲大陆到北非的古希腊文明的发展脉络与历史趋势,从中可以窥见西方文明起源的历史背景。 【打破西方中心论和殖民主义观点,描绘东西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摒弃西方文明的优越性观点,霍尔结合大量考古报告和文献资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持续两千多年之久的古希腊文明,是如何吸收、借鉴了东方高度发达的智识成就与艺术成果,如何将多种文明的精髓融为一炉,进而散播到世界各地的复杂历史进程。东方与西方、海洋与大陆,多元文明在此交汇,你可以从书中领略:腓尼基人的音标字母符号和高超的航海技术、埃及王国的诗歌、绘画艺术和灌溉技术、两河流域发达的数学与天文学知识、赫梯人优美精巧的语言、高加索地区的冶炼技术…… 【译文流畅、生动、准确,三联生活周刊重磅推荐】 本书译文准确、流畅、生动由纸间悦动重磅推出。《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7期“思想”专栏特别推荐本书英文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