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林有声(精)/陈舜臣随笔集
作者简介
陈舜臣,*籍华裔历史作家。1924年生于*本神户,祖籍中国**。通晓印度语、波斯语、汉语、英语、*语五种语言。数十年来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创作领域涉及小说、历史、随笔、游记等。 1961年开始推理小说创作,并先后荣获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是推理**的首位三冠王,从而奠定了他在*本推理文学界的地位。1967年开始创作以中国历史为内容的作品,先后有《鸦片战争》《小说十八史略》《甲午战争》《秘本三国志》《太平天国》《耶律楚材》《秦始皇》《郑成功》《成吉思汗》《诸葛孔明》等名作问世,至今畅销不衰。
内容简介
人们常用这样的描述来谈论项羽(前232一前202)和刘 邦(前256或前247前后一前195)之间的争斗,即性格迥异 的两位英雄,*终形成势均力敌的两大集团,进而逐鹿中 原,争霸天下。但是,如果我们对二人进行对等的比较, 实际上对项羽来说有失公平。这与二人的年龄和出身都有 很大关系。 二人都是趁秦末动乱而起兵造反的。当时项羽满22岁 ,据说刘邦已经三十五六岁或超过40岁了。22岁的项羽还 是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拿他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且 拥有丰富经历的中年人刘邦相比,其差距简直就像小孩与 大人一般。 另外,项羽出生在一个世代为楚国将*的家庭。楚国 是战国七雄之一,虽被同样是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所灭, 但它却是长期在大陆上争霸的强国。项羽拥有楚国将*的 家世,相当于贵族。而刘邦,虽说是出身于中等农民家庭 ,但家境贫寒,其父母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这种不同的出身条件给二人的性格带来什么影响呢? 一方面,据说项羽年幼时,有人曾让他读书,他把书 掷于地上,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矣。”(文字之类的 东西,.只要能记录名姓就足够了。)于是,有人又让他学 剑,结果他学剑也没坚持多久。*后有人叫他学兵法,这 回他高兴地学了起来。 当时的将*通常把文书方面的事情交由秘书来做,将 *本人只负责盖印。所以项羽轻视读书这件事充分说明他 是武将名门之后的特点。 另一方面,从项羽接*的那种全面教育来看,我们有 这样的印象,即他是生长在一个纯净而又优越的环境中。 说到刘邦,*初他对家业也不尽心,到了30岁,总算 当上了亭长这样的小官。亭长相当于*本村公所里的主任 。也就是说,那是一个为当地百姓帮忙跑腿的差事。任务 还包括监督那些征集而来的劳工,并负责把他们送到首都 咸阳或骊山陵去,等等。通过亭长这一工作,刘邦应该在 人际交往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一个是22岁名门出身的公子哥,一个是40岁左右拥有 丰富的社会经验的中年人。项羽与刘邦在起兵时,就在经 历上有着如此大的差别。 另外,二人的命运也与出生地的不同不无关系。 项羽的出生地会稽附近,有一个以绍兴酒和作家鲁迅 而闻名于世的城市——绍兴。这里似乎从项羽时代开始, 就很富裕,直到**绍兴仍然是个富饶的地方。与此相比 ,刘邦的出生地沛县可谓是土地贫瘠,条件艰苦。 然而,在地理上沛县却比会稽离咸阳*近。并且,如 前所述,就亭长的工作内容而言,刘邦应是多次带领民工 往返于咸阳、骊山秦始皇陵与沛县之间。他在那一带所获 得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在后来与项羽的 作战中发挥了**大的作用。因为每当刘邦与项羽交战失 败,刘邦大多是从那附近逃走的。可见熟悉周围的地理环 境在当时是具有很大作用的。 再者,喜欢交际的刘邦与那些被驱使而来的土木工匠 们应该也有相当多的接触。秦朝的土木工程汇聚了大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