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中国工匠精神杰出代表)
作者简介
张吕清,品牌顾问,财经主持,CCTV央视老故事频道《公益中国》栏目制片人。品牌中国联合创始人,本前健康联合创始人,界面投资联合创始人。宁德市北京青联副主席,南昌工程学院客座教授。 刘志则,北京汇智博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汇智博达图书音像有限公司总经理,知名传媒人、出版人,年轻有为的70后,策划了《21岁当总裁》《站着上北大》《小众行为学》《数字心理学》等上百种大众畅销书。 他提畅致力于出版“能带给社会美好的正能量的书籍”,并把握时代文化脉搏、始终站在社会热点前沿,近年致力于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促成了《孝道智慧》《孝的长征》《生命智慧》《一封家书》《涵养女德,幸福一生》《了凡因语》等宣扬传统美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书籍问世。
内容简介
平凡身躯中的斗争萌芽 芸芸众生中,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但在这平凡的 身躯中,总有些独特的东西,等待着发光的机会。 1954年,江南古都南京,董明珠降生了。 那个年代,百废待兴,建设的热情高涨,斗争的 情怀满溢。 或许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不屈不挠的斗争种子 悄然渗入了董明珠年幼身躯的最深处,等待着发芽。 当时,董家已经有了六个孩子,受着“人多力量 大”观念的影响,董明珠的出生依然受到了最朴素的 欢迎,并获得了“明珠”这样代表着美好的名字。 董家父母那一辈都是不太计较和善良的人,有时 候家里做了鸡汤,邻居顺着香味上门来,董父董母就 会毫不犹豫地分出一些给他们,而邻居也每每回道: 吃过了,我们吃过了!若是碰上许多人一起吃饭,董 父董母一般也会把比较差一些的菜扒拉给自己,而把 好吃的菜留给别人。 那是段艰苦的岁月,也是个和谐的年代。 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小时候的董明珠和当 时许多普通的女孩子一样,乖巧而羞涩、腼腆而温和 。 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董明珠总是微笑着回答“ 好啊”“可以”“没问题”,几成口头禅。 上学之后,董明珠的表现也很让人放心,学习成 绩优异不说,别人找她帮忙时,只要能做到的,她往 往二话不说便答应下来。 比如,有次发电影票,有人想带着朋友一起去看 ,打算多要一张,董明珠便把自己的电影票让了出来 。老师写期末总结时,遂在她的评价一栏写下了“性 格内向,爱帮助人”等词条。 然而,与世无争的温顺只是董明珠的一面。随着 年龄的增长,坚忍与斗争的种子逐渐发芽,并开始不 断从其行为中展现出来。 她说话的声音开始变得频率很高,语气中多了一 丝不容置疑——“没有我做不到的事!”“我是对的 !”“这样是不对的!”这些带有强硬性质的词语渐 渐取代了当初的“好啊””可以””没问题”等字眼 儿,成为董明珠新的口头禅。 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经常非要说赢不可,甚至 要对方自己认错服输。于是,董明珠多了个“常有理 ”的外号。她不光和别人“斗”,有时候也会和自己 “斗”。 十二岁那年,有一天,班里的辅导员老师通知班 上全体同学,当天要进行课外活动,大家都要去游泳 。董明珠听了之后,觉得游泳穿得那么少,很难看、 很丑,就不大愿意去。等其他人都出去排队后,就剩 董明珠一个人留在原地没动。 辅导员老师来到董的面前,给她做思想工作,说 :大家都去游泳,你为什么不去啊? 董明珠不好意思说出心里想的,就答道:游不好 ,不会。 辅导员老师说:你个子这么高,为什么不能去( 游泳)? 董明珠听到老师的话,觉得好像是在说她怕困难 ,好胜心一下子涌出,改口道:那好,去就去!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