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精益之路十五年/盛世新管理书架

我走精益之路十五年/盛世新管理书架
作者: 张忠新
出版社: 人民邮电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85
折扣购买: 我走精益之路十五年/盛世新管理书架
ISBN: 9787115353238

作者简介

张忠新 任职: 慧创项目总监 日本丰田财团精益模式研究专家 精益全系统设计专家 产业研究专家 主要特长: 系统接受过精益和瑞典隆德大学欧洲职业经理人MBA培训,曾经在UPM、现代客车、正美集团等跨国公司任职,长期与跨国公司打交道,熟悉国际世界重量级企业的运作模式,长期潜心研究中外企业的差距和中国企业的突围模式。指导过数百家企业与国际公司进行业务对接。 曾服务过的代表企业: 松下、索尼、宝洁、联合利华、紫江集团、利乐包装、广州本田、昆山捷安特、海尔、美的、TCL、中国南车、杭华油墨、上海永新等。

内容简介

1998年8月,我离开了生活了20年的家乡,踏上 西去的列车,此刻是迷茫与彷 徨的。我的未来在哪里?至少此刻我不知道,因为从 此我将面对陌生的一切——陌 生的城市、陌生的人群……总之一切都是陌生。 大学让我苦恼,比起淮北一中的设施,大学简直 就是一个破烂:1950年由前苏 联援建的教学楼,破旧不堪386电脑(要知道,1995年 高一,淮北一中就已经使 用486电脑;1996年之后升级为586电脑),不知道有 没有敬业的老师(第一节专业 课简直让我崩溃),对前途就如同看见学校一样失望 。 前途在哪里?让我如此迷茫和惶恐;大学会带给 我什么?没有人给我答案。 尽管在迎新会上,那些优秀的学姐、师兄们会讲他们 是如何取得优异成绩的。但成 绩能代表未来吗?我陷入了沉思。学前班之后是小学 ,小学之后是中学,中学之后 是大学,大学之后呢?大学之后是社会,是要去工作 的社会。社会不同于考试!我 大学没上完的表哥去了摩托罗拉公司,负责渠道开发 ,这是他一本正经告诉我的事 实。他还告诉我如何去街边小店观察它们各自的特点 ,了解小店的装修、产品、人 群定位、成功与失败。谢谢我的表哥,给了我无限的 遐想,比起很多同龄人,我思 考得很多。徒弟毕竟不如师傅,他今天已是一家地产 公司的老总。 那大学毕业需要什么?专业能否成为我未来的饭 票?今天看来的确是没有成为 我的饭票。但是我在这份迷茫中太过于隍恐了,惶恐 得让我日日不安。这种日子太久 了,贫困家庭把孩子送出去的唯一目的就是改善家庭 的经济状况,而这一切在当时的 我看来还是个未知数,这对于一个农民子弟来说压力 实在太大了。我生病了,在这种 惶恐之中,我得了严重的焦虑症,这简直是我的噩梦 ,这个噩梦一直缠绕我到今天。 惶恐和不安,让我不得不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 这段时间终于体会了“人无远 虑必有近忧”的深刻含意。这个时候我认识了大四的 学姐王丽,感谢她给了我人生 的启迪,告诉我大学四年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大一 延续高中的努力,大二迷茫, 大三彷徨,大四毕业。 2000年前后正赶上国家提倡培养复合型人才,但 对化学这个专业,复合型人才 到底是什么样子?没有答案。为了这个答案,我想我 并不容易。当时的互联网还很 少有51job这样的网站,上网极其不容易,价格很贵 ,大约5元/时。要知道当时育 才路上兜售的砂锅才2.5元一只,今天砂锅已卖到了 16元。可想而知,对于我这样的 穷学生,那是怎样的一种奢侈。我翻阅了图书馆里的 很多图书,想要找到化学这个 行业到底能做什么,我只找到了化工对国民生活所做 贡献的文献记录。 当时的应化系是为地质勘探做矿石成分分析的, 也就是国家专业名录上的工业 分析专业,基本设备是分析仪器和基础化学的设备。 随着学校的发展扩大,来自不 同院校的老师带来了不同学校的专业特性,才引进了 一些设备和课题,在这个基础 上组建了当时的应用化学系。说实在的,工业分析当 时的确是这个专业的特性,它 就是一个为他人做嫁衣的专业,对于专利,几乎无缘 。但鉴于化学专业的方向非常 多,对于当时的应化系的师资配备,做配方类的精细 化工还是很有机会的,特别是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很多老师在这个方面还是做出 了很多成绩。中国最大的CRT 显像管——彩虹集团的清洗液的替代品就是我们大学 研发的,同时还有很多转让 专利。 淮北一中对于我来说既是骄傲也是恐惧,给予我 的东西,我想就是自学能力, 甚至可以说是超强的自学能力。那时候有几个“神人 ”,一班的郭永兴,几乎不去 上课,高中三年自学完大学本科四年的物理学课程; 我们班的徐建,化学能力早就 延伸到了大学。这样的风气在当时的一中非常普遍。 因为佼佼者太多,以至于“神 人们”提出的问题,老师已经没有办法回答。这种经 历告诉我,师生以及先来和后 到者没有那么大的差距,无非是经验而已,知识在你 掌握了基本的语言和一定的数 理化能力之后,那就是你的事情了,这就是国外教育 的重点——自学教育。国外还 有一个教育那就是动手教育,这也是我的向往之一。 为了使自我、同堂、同系的专业能力能够实现最 大化,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写 了一份《论应化系复合型人才建设》的万言书。这份 万言书的主要内容是建议学生 参与老师的课题或者自我选择课题,老师进行指导, 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且能够 应用的实践能力。 非常感谢王永庆老师,一位能力很强,但不知道 隐藏锋芒的人,在仕途上一直 不得志,此时恰恰是我们的班主任,理所当然我把写 好的万言书给他看了,他看了 之后没说什么,但他还是把这封万言书交给了我当时 的系主任。后果可想而知,没 有人会对一个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的建议有所上心 ,更多看来是一种添乱,一种 藐视现实,挑战权威的挑衅,系主任扔过来一句话: 异想天开。 感谢王永庆老师,感谢他给了我实践这封万言书 的机会。好在他不仅仅是我们 的班主任,还是当时应化系的党总支书记,我不知道 这件事情,他是如何说服各位 老师的。在我的万言书提交了一个月以后,本以为石 沉大海之际,系里正式决定成 立学生参与的科研小组,同时拨一定的经费给予支持 。 从开始到最后,我带了两个组,参与了多个项目 ,其中以《可降解植物杀虫 剂》获得了2002年的大学生挑战杯的一等奖,长安大 学的风云人物栗陪龙、李卓 才、耿九光就此诞生,当然今天他们中的两个跨专业 转到了长安大学最好的专业, 读到了博士,并成为了学校的教授;还有一个去了浙 江大学,今天已成为一家生物 公司的负责人。 这段经历给我最大的收益就是学会了做规划,基 于现状分析的规划。很多人羡 慕我看问题的深度,其实就如同当初我问自己我最终 需要什么,如何去实现我万言 书的策划一样。有钱难买张狂,索性就张狂一次吧。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