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125种养生中药图册

本草纲目125种养生中药图册
作者: 编者:王良信//于敏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3.80
折扣购买: 本草纲目125种养生中药图册
ISBN: 978750678862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三、中药的药性 中药之所以能够有治疗作用,是因为中药有本身 的特性——药性。中药的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 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而其中最受老百姓关注 的是中药的四气五味。 1、四气 “四气”是指中药有寒、凉、温、热之分,也可 以称为“四性”。其中,寒凉与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 性,寒和凉两种药性相近,但寒冷于凉;温和热两种 药性相近,但温次于热。这些药性是在我国古代长期 用药实践中逐步认识和总结出来的。 中医认为寒性、凉性的药性是属阴性。它们具有 清热降火、凉血解毒、清热除蒸、泻热通肠、清热利 尿、消化痰热、清肝息风等作用。因此寒凉性药多用 于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吐血衄血、阴虚发热、 热结便秘、痰热喘咳等症。 中医认为温性、热性的药性是属阳性。它们具有 温里散寒、暖肝散结、温肺化饮、温阳利水、补火助 阳、回阳救逆等作用。因此温热药多用于治疗寒伤脾 胃、脘腹冷痛、疝气冷痛、寒痰喘咳、阴寒水肿、肾 阳不足、阳痿不孕、四肢厥冷等症。 2、五味 “味”就是指药的滋味。“五味”就是指中药辛 、甘、酸、苦、成五种不同的滋味。辛,就是辛温( 如生姜)或辛凉(如薄荷、冰片)的滋味。甘,就是 甜的滋味,一般能调和药性的药物及滋补性的药物( 如甘草、黄芪)都有甘味。酸,就是有酸味的药物, 如山楂等。苦,就是有苦味的药,如黄连。成,就是 有成昧的药物。除此以外还有~种淡味。“淡味”就 是淡而无味,因为淡味的药物没有明显的滋味,因此 习惯上还是把中药称为无味。 中药由于有五种不同的药味,故也有不同的治疗 作用,适用于不同的病证。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 经》中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对五味作了精确的判断和说明。 辛味药物有发散解表、行气消胀、活血散瘀的作 用。中医用来治疗外感表证及气滞胀满、瘀血阻滞引 起的疾病。辛味药多含有挥发油、皂苷及生物碱等有 效成分。如薄荷、荆芥含有挥发油,具有发汗、解散 、抑制病菌、镇静等作用。 甘味药有滋养补虚、调和脾胃、调和药性、缓急 止痛的作用。中医用来治疗正气虚弱证,调和脾胃, 缓和药物毒副作用及各种疼痛病证。甘味药多含糖类 、苷类、氨基酸及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如黄芪含黄 芪甲苷,有强心、降压、利尿、保肝、抑菌、改善皮 肤血液循环等作用。 酸味药有收敛固涩作用。中医用于治疗自汗盗汗 ,肺虚久咳,久泻滑肠,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 下血,带下不止等病症。酸味药多含有有机酸和鞣质 。如五倍子含鞣质,具有收敛止血、保护溃疡、解毒 抑菌、消炎止泻的作用。 苦味药有清热泻火、泄降逆气、通泄大便、散寒 燥湿、清热燥湿及泻火坚阴等作用。中医用于治疗气 逆喘咳、呃逆呕吐、大便秘结、寒湿交阻、阴虚火旺 等病症。苦味药多含生物碱、苦味质、苷类等。如黄 连、黄柏含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解热、利尿等作 用。 咸味药有泻下通便、软化坚硬、清散结块的作用 。中医用于治疗大便燥结、瘰疬瘿瘤、瘀血癌瘕、腹 部包块等病症。咸味药多含钠、钾、钙、镁、铝、碘 等无机物。如海藻、昆布含碘,可以防治缺碘性甲状 腺肿。 3、毒性 中药还有一个很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特性就是“有 毒无毒”。大多数中药毒副作用小,安全系数大,但 这并不等于中药没有毒副作用或毒性。事实上,许多 中药均有一定的毒性,即老百姓常说的“是药三分毒 ”。而且有些中药毒性还非常大,极小剂量就会危及 生命。因此,请读者一定注意,切不可掉以轻心。本 书在以后的论述中会对每种中药的毒性加以说明。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