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文津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2.00
折扣购买: 张伯驹年谱(1898-1982)
ISBN: 9787805547527
张伯驹年谱卷一(1898 年-1917年) 一八九八年(清光绪二 十四年戊戌)一岁 2月12日(戊戌年正月二 十二日) 张伯驹于1898年2月12日 即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正月 二十二日,出生在河南省陈 州府项城县(今周口市下辖 项城市)秣陵镇阎楼村。谱 名家骐,字伯驹,后以字行 。初号冻云楼主,三十岁后 改号丛碧,别署展春主人、 好好先生、游春主人等。 伯驹家世寒俭,数代书 香。祖父张瑞祯,字恩周, 又字雨延,生年不详, 1894年即光绪二十年甲午 科乡试中举,未仕,1896 年即光绪二十二年病逝。 张瑞祯有子张镇芳、张 锦芳及女数人。张锦芳即伯 驹生父,约出生于1874年 即同治十三年,字纲庵,曾 参加科举,科名不详,清末 任职度支部郎中,官正五品 ;民国初期,出任第一届国 会(1913年4月-1914年1月 ,众议院议长汤化龙)众议 院河南省议员,旋即归隐乡 间,乐善好施,热心公益, 尤为乡里称道。1940年病 逝后,其乡曾为其建“纲庵 先生纪念碑”,称其“自清末 逮至民国初元,汝南开办一 切公益,得公赞助之力居多 ,其他排难解纷,造福于汝 人者,殆不可以数计”。张 锦芳还曾主持编修《项城县 志》(1911年石印本), 著有诗集《修竹斋引玉咏》 。 锦芳妻崔氏生年不详, 逝于1950年底。育有二子 二女,长子家骐即伯驹,次 子家骥,女月娥、月莲。月 娥婚后即去世。家骥约在 1925年病故,年二十四岁 。 张月莲生于1902年5月, 后更名家芬,嫁清署理江北 提督刘永庆之子沛鸿为妻, 有子女四人。刘沛鸿于 1932年亡故。 锦芳另有侧室数人,其 一名杨慧仙,于20年代末期 育有一子名家骏。家骏解放 后在新疆工作,1961年自 行退职。 张伯驹幼年过继伯父张 镇芳为嗣子,改称锦芳崔氏 夫妇为叔婶。 张镇芳字馨庵,又作心 庵,号芝圃。生于同治二年 癸亥十二月二十八日,少年 师从同乡名儒余连萼,以擅 作八股文著称于乡里。 1885年即光绪十一年乙酉 科以优廪应试,考选拔贡, 同年连捷,乡试中举; 1892年即光绪十八年考取 壬辰科第三甲第九十一名进 士,签分户部陕西司主事。 1895年、1896年即光绪二 十一年、二十二年相继丁母 忧、父忧,回籍守孝。伯驹 即出生于张镇芳在乡服丧居 住期间。 张伯驹《盐业银行与我 家》: 因我的姑母是袁世凯大 哥袁世昌(原注:字裕五) 之妻,故与袁有姻娅关系。 张伯驹《续洪宪纪事诗 补注》: 盖先父兄弟行五,项城 (袁世凯)诸子称先父“五 舅”,左右皆称先父“五大人 ”也。 张伯驹《春游纪梦·科场 换卷》: 先祖与先叔甲午科同入 场,先祖盼子功名心切,以 为先叔卷无取中望,以己卷 换之。榜发,先祖竟获中。 林贻书、袁珏生、冒鹤亭先 生皆与先祖是科同年,其实 余应晚其一辈,因是余晚两 辈矣,见面只有以太年伯称 之。 张伯驹《春游纪梦·重瞳 乡人印》: 吾邑项城县春秋时为项 子国,后灭于楚,以封霸王 项羽之先世,故以地为姓。 今项城东尚有地名项羽城。 编者谨按:项国系为鲁 国所灭,后楚襄王徙陈,以 此处为别都。 一九○○年(清光绪二 十六年庚子)三岁 张镇芳服满返京,恰逢“ 庚子事变”。张镇芳追随慈 禧皇太后、光绪皇帝奔逃西 安,次年随驾回銮,仍返户 部供职。 一九○一年(清光绪二 十七年辛丑)四岁 11月7日李鸿章病逝。袁 世凯得以继任李职,擢署直 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跃居晚 清政坛重镇。张镇芳有姊嫁 袁世凯同父异母兄袁世昌为 妻,遂以同乡兼姻亲身份及 时攀附袁氏。 一九○二年(清光绪二 十八年壬寅)五岁 张伯驹幼年多病,一直 生活在项城故乡。 张伯驹《春游社琐谈·看 河南家乡戏》: 河南戏班角色以红脸为 主,凡一班之盛衰,皆以有 无好红脸演员为定。所谓红 脸,非关羽之红脸,乃赵匡 胤之红脸,即正工老生角。 余六七岁时即曾观红脸戏, 且能学唱数句。吾邑乡俗, 小儿多病,遇酬神演戏,抱 小儿至后台为开脸,可消灾 延寿。余三四岁时多病,即 曾由乳母抱至后台开脸,所 开者即赵匡胤脸也。 10月 张镇芳经袁世凯奏调至 直隶,任北洋银元局会办, 复派永平七属盐务总办等职 。 一九○三年(清光绪二 十九年癸卯)六岁 8月 张镇芳受委总办永平七 属盐务。 12月 张镇芳报捐候补道。 一九○四年(清光绪三 十年甲辰)七岁 12月 张镇芳加捐候补道指分 直隶试用,经袁世凯奏保, 奉旨交部从优议叙。 冬 河南大旱,故乡生活困 苦。遇此灾年,又值伯驹虚 龄七岁,已到读书年龄,其 家遂送伯驹北上,依嗣父母 张镇芳夫妇居住生活。张镇 芳正任职总办永七盐务,驻 滦州。 张伯驹婿楼宇栋据伯驹 生前叙述所拟的《张伯驹小 传》记述说,“伯驹七岁由 家乡至滦州省父”。 张伯驹《关于刘张家芬 诉分产事答辩之一》记: 在我七岁时,我叔父( 张锦芳)把我带到滦州,过 继于我父亲(指张镇芳。原 注:这时我父亲在滦州当盐 务总办)。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