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演义(思维导图版)/历朝通俗演义
作者简介
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蔡东藩 蔡东藩,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知名历史学家、小说家。 蔡东藩兴趣广泛,学识渊博,从先秦到民国3800余年历史,蔡东藩以正史为经 ,轶闻为维,写成了这套中国唯一的通史式知识小说,以一己之力为国人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为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蔡东藩因此被史学界,文学界,影视圈公认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本系列图书是其“历朝通俗演义”系列首版百年复刻纪念版,不仅保留了原版人物绣像图与内文插图,还附赠了“阅读思维导图”,旨在通过大数据来重新演绎历史,对提升历史与文学素养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内容简介
第四十四回 筑淮堰梁皇失计 害清河胡后被幽 却说胡太后引入皇叔,自荐枕席。这位皇叔为谁?就是清河王怿。怿为孝文诸子中,最美丰仪,胡太后看上了他,授以重位,事必与商。且尝至怿第夜宴,目逗眉挑,已非一日。怿却不愿盗嫂,虚与周旋,未尝沾染。偏胡太后欲火上炎,忍耐不住。一夕召入寝宫,托名议事,怿只好奉诏进去,哪知她与怿相见,开口叙谈,便是床头兵法。怿始知中计,但已无法脱身,不得不通变达权,将顺了事。嗣是出入宫闱,几成惯习,渐渐的秽声腾播,贻谤都中。只因怿素有才望,好贤下士,辅政后亦多所裨益,所以毁不掩誉,一时尚能免害。但日长时久,总不免为人所乘,翩翩佳公子,恐跳不出后来一着呢。小子因胡后听政时,有梁、魏争夺淮堰一事,不得不将魏廷内政,暂从缓表,且将淮堰事叙明。 梁天监十二年,魏寿阳城为水所渰(),漂没庐舍。镇帅李崇,勒兵泊城上,天雨不止,水涨未已,城垣仅露二版。将佐皆劝崇弃去寿阳,往保北山,崇喟然道:“我忝守藩岳,德薄致灾,淮南万里,系诸我身,我一动足,百姓瓦解,此城恐非我有了!但士民无辜,不忍令他同死,可结筏随高,各使自脱,决与此城俱没,幸勿多言!”治中裴绚,率城南民数千家,泛舟南走,避水高原。因水势迭涨,还道崇必北归,乃自称豫州刺史,送款梁将马仙琕,情愿投诚。崇闻绚叛,未测虚实,特遣僚吏韩方兴单舸召绚,绚且惊且悔,转思势成骑虎,已是难下,乃遣方兴返报道:“适因大水迷漫,为众所推,不得已便宜从事。今民非公民,吏非公吏,愿公早行,无犯将士!”崇得报始愤,即遣从弟李神等,率领舟师讨绚。绚战败窜匿,被村民执住,械送寿阳。绚至中途,对湖长叹道:“我有何面目再见李公!”因投水自尽。马仙琕调兵救绚,不及而还。 寿阳水势渐退,居民复安。为这一番水溢,遂由梁降将王足,献策梁廷,请堰淮水以灌寿阳。梁主衍称为良策,便遣材官将军祖暅()、水工陈承伯等,相地筑堰,大发淮、扬兵民,充当工役。命太子右卫率康绚,权督淮上各军,看护堰作。这次筑堰,为梁廷特别巨工,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培土,合脊中流,役夫需二十万众,兵士不足,取派人民,每二十户令出五丁,并力合作,自天监十三年仲冬为始,直至次年孟夏,草草告成。不料一宵风雨,水势暴涨,澎湃奔腾,竟将辛苦筑成的堤堰,冲散几尽。当时舆论纷纭,早有人谓淮岸聚沙,地质未固,恐难成功,梁主不以为然,决拟兴作,及经此一溃,仍然不肯中阻,再接再厉。或谓蛟龙为祟,能乘风雨破堰,惟性最畏铁,可用铁冶入水中,免致冲损,于是采运东西冶铁,得数千万斤,沉诸水滨,仍不能合。乃改用他法,伐树为井干,填以巨石,上加厚土,沿淮百里内,木石无论巨细,悉数取至。兵民朝夕负担,肩上皆穿,更且夏日薰蒸,蝇蚋攒集,酿成一股疫气,不堪触鼻。可怜充当巨役的苦工,迭受驱迫,无法求免,没奈何拼去性命,与天时相搏战。究竟人不胜天,死亡相踵。好容易到了秋天,暑气已退,乘流增筑,尚堪耐劳,奈转眼间又是寒冬,淮、泗尽冻,朔风凛冽,劳役诸人,手足俱僵。天公也故意肆虐,雨雪连宵,比往年更增冷度,浮山堰中的兵民,十死七八,真可谓一大巨劫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那淮堰尚未竣工,魏已复起杨大眼为平南将军,督诸军屯荆山,来争淮堰。梁主衍意图先发,亟派左游击将军赵祖悦,袭据魏境西硖石,进逼寿阳。魏假定州刺史崔亮旌节,命充镇南将军,出攻硖石。又起萧宝夤为镇东将军,进次淮堰。梁将赵祖悦闻崔亮到来,出城迎击,为亮所败,退归拒守。亮竟率兵围城,并约寿阳镇帅李崇,水陆并进。崇屡次愆约,遂致亮围攻硖石,隔年未下。 ★中国通史式知识小说!国史5000年,蔡东藩写了3800年! ★会文堂初始定本百年复刻,新增思维导图:带你看大数据中的中国史,涉及73次朝代更替,503位皇帝,1023场战役,89次政变与改革 ,28个未解之谜! ★《南北史演义》;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民族融合,创后世之制! ★民国时千余所中小学课外启蒙读物:该书第四版时,自南京中学始十余年间,累积共有超过千余所中小学,将本书作为历史课外启蒙读物。 ★深刻影响史学界,文学界,影视圈一百年:据今日不完全统计,根据《历朝通俗演义》改编或受其影响的影视作品已多达百余部。应该说,《历朝通俗演义》已深刻影响国人一百年! ★百年来大多历史小说不过都是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的浓缩与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