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故事/经典名著助学丛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二)颛顼和帝喾 黄帝在位多年,对民众恩重如山,他死后葬在桥山,每年都有很多人去 祭祀他。 为了纪念黄帝,民众想要选举他的后代为继承人,选来选去,大家一致 认为黄帝的孙子高阳具有统治民众的才德,于是便想让高阳继位。可是高阳 为人谦逊,他认为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配当天子,而自己离天子的标准相差 甚远,于是坚辞不受。 其实高阳这个人沉静而有智谋,通达明晓事理,对民众有了不起的恩德 ,民众当然愿意推举这样的人,于是纷纷劝说高阳。 众人说:“现在天下太平,无道的天子被讨伐了,像蚩尤那样的乱臣也 被杀了,根本就不需要你兴兵作战,而且交通也便利了。大家一致推举你是 因为你有德望,这样一来,一方面我们纪念了黄帝,另一方面也选择了一个 会为民造福的明君,难道你还要推辞吗?” 高阳说:“为民造福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纪念我的祖父同样可以采取 别的方式,我始终认为帝位不应当世袭,应该再推举别人。” 这时,少典部落的代表说话了,他说:“选你做天子,是我们大家的共 同意愿,民众的心声,你就应当承担下来。你当天子与世袭无关,如果是世 袭还需要民众选举吗?记住你的责任——为民众兴德造福,让民众安居乐业 ,你就按这个目标好好地去做吧!” 所有的人都随声附和,可谓是人心所向。见此情景,高阳才不再推辞, 对民众说:“那好吧!我既然承担了天子的任务,就要达到大家的要求,如 果我的工作不能让民众满意,就请你们随意惩罚我!”民众见高阳不再推辞 ,都欢欣鼓舞,高声庆贺。 高阳即位后,号称颛顼。 高阳就任后,充分开发和利用土地,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创造了大量 财富。他还制定了祭祀山川制度,教化民众遵循四季的节令。于是,天下人 都受到了颛顼的恩惠,便像尊敬黄帝那样尊敬他。 颛顼帝统治的疆土北到幽州,南到交州,西到流沙,东到蟠木。就这样 颛顼还是十分地谦逊,他曾经说过:“其实我不过是借着祖父的德望继承了 帝位,也仅仅只是做到了让民众安居乐业。民众都归向我,是要求我更辛勤 地为他们办事,我不敢有半分的懈怠!” 颛顼帝就这样勤勤恳恳地为民众干了七十八年。临终前,民众要推举他 的儿子继承帝位,颛顼帝坚决不肯,最后选定了高辛。高辛是玄嚣的孙子, 算来又是颛顼的侄子,高辛便是帝喾。 据说高辛一生下来就异于平常的婴孩,一开口就能说出自己的名字,浑 身上下充满了灵气。继位后,高辛继续像平时那样,向贫苦的民众施舍自己 积累的财物,一点儿也不考虑自己的个人私利,十分节俭、勤劳。 他通晓古今的事务,细枝末节也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办事明察秋毫,顺 从上天的旨意又了解民众的疾苦;他仁爱而又威严,贤明、有信誉、廉洁、 无私……但他还是在极力修养自己的品德,民众们没有不尊敬、不爱戴他的 。 大家都说,帝喾治国就像雨露一样,不偏不倚地遍洒整个天下。凡是日 月能眵照临的地方,风雨能够达到的地方,没有谁不服从他的统治的。 帝喾娶的是陈锋氏部落的女子,生下一子,取名为放勋。然后又娶了娵 訾酉固氏部落的姑娘,产下一子,取名叫挚。 帝喾驾崩,由挚继承帝位。帝挚即位后封他的弟弟放勋为唐侯,自己则 日友操劳,极力为民众做事,想要光大祖父的大业。 挚常常想:“如果不能建立奇功,起码也应该保住祖父的功业!不然就 对不起民众,也辜负了民众的期望。”他昼思夜想,倾尽全力,但终因能力 有限而政绩微弱,得不到民众的拥护,挚为此十分苦恼。 挚的弟弟放勋被封为唐侯后,在唐地充分了解民众疾苦,与民众一起治 山治水,发展生产,使事业繁盛起来,唐部落也就越来越大,人民生活日渐 富裕,因此各诸侯都争先恐后地归往唐部落。放勋对来归的诸侯说:“我始 终认为,作为诸侯,应该首先将本部落治理得强盛,将生产发展起来,让人 民生活安定,这样就可以从事其他的事业了。请你们都先回各自的部落,我 们共同努力,这样天子的事业就好办多了!”诸侯们听后,认为十分有理, 于是各自回到部落去发展生产,安定民众。 帝挚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心中十分悔恨,他想:“当初继承帝位只想光 大事业,竟没有想到自己的才德不够,人心所向就是一面镜子,是到我该让 位的时候了!”主意已定,帝挚立刻就率领群臣到唐地去让位。 帝挚群臣一到唐界,放勋就得到了消息,便亲自出来迎接,帝挚说明了 来意,放勋立刻说:“不能这样,况且我已经与各诸侯都商量好了,我们共 同发展生产,治理各自的部落,支持天子的事业。再说,民众选您为帝,您 又让位给别人,岂不是辜负了民望?” 帝挚再三说道:“当初民众选我,我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便承担 了下来,但是实践证明我是没有治理国家的才德的。好弟弟,你贤而有德, 确实胜过我许多,为了广大民众,请你就不要再推辞了,接受帝位吧!” 众大臣也都劝放勋,并且赞扬帝挚的贤德,说他“让贤值得后世师”。 放勋眼见哥哥诚心让位,又看到了这是民心所向,就答应了下来。 放勋继承帝位,他就是历史上被颂扬的贤君——唐尧。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