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
作者: 张效民 主编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6.80
折扣购买: 中国历史文化
ISBN: 9787100175807

作者简介

张效民,曾任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民进深圳市委主委、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现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作为一位著作大家,他在擅长的文学、历史、教育领域著述甚丰,已出版专著、主编各类著作30余部,论文等文章上百篇,各类文字总计超800万字。

内容简介

导 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各族人民筚路蓝缕,历经千难万苦,创造了举世闻名、辉煌灿烂、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有理由为此而骄傲、自豪。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根,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学习和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认识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程,认识民族文化的特点,清醒、理性地认识中华历史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等一些基本问题,认识中华历史文化的发生、发展,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对于我们今天明确从中继承什么、坚持什么、扬弃什么;对于提升个人的视野、境界和综合素养,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对于凝聚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历史文化》是适应当前我国各高等院校加强历史文化优良传统教育需要而开设的中华历史文化类课程的学习而编写的。有必要就其编写中所涉及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对于中华历史文化的基本认识做一些概括和说明。本书旨在对五千年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简洁的叙述,以期能够使读者对于中华历史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清晰的了解,并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中得到启迪和教益。 讲中华历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和基本概念,如中国人的起源、中华民族的起源、中华与中国、文明与文化、历史与文化、文化与人文、中华历史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等等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有必要就这些问题做出适当的界定和说明。 一、关于中国人种的起源和民族形成、发展问题 关于中国人种起源需要从人的起源问题说起。这是一个十分复杂、聚讼纷纭的问题。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中,论证了人是由猿长期进化而来的,这在今天早已成为学界共识。但是,对于人类起源于何地,以现今的研究水平,则还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认识。西方学者多主张起源于非洲,认为人类祖先自非洲发源后,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向世界各地迁徙繁衍,形成今天的人类。还有一些学者(包括我国学者)则主张人类起源的多元性,认为亚洲尤其是亚洲南部地区也是人类起源地。 也就是说,我国南部地区也是人类的起源地。关于我国人种的起源及其发展,截至目前,苏秉琦先生主编的《中国远古时代》是最为权威的著作,足资参考。概括地说,经过百余年艰辛的发掘和考证发现,在当今我国广袤的国土之内,在 800 万年以前,就有了与早期人类关系极为密切的禄丰古猿在活动。300 万 ~100 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的遗迹。距今 180 万年前的陕西南部芮城县西侯度遗址中和距今 170 万年左右的元谋人都已经懂得用多种方法制造石英石石器并使用火。距今 100 万年左右又有了河北小长梁石器文化和蓝田文化、匼河文化。距今 70 万 ~23 万年,有北京西南郊周口店北京人,以及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的和县人、沂源人、南召人、郧县人、郧西人,等等。2015 年 10 月我国考古学家宣布,在属于华南地区的湖南道县福岩洞发现距今 12 万 ~8 万年前的 47枚东亚现代人牙齿,填补了东亚现代人起源和演化研究的空白,证明“我国华南地区甚至有可能是现代人类出现和演化的中心区域”,给“现代中国人类源于非洲”的西方观念予以重击。以上这些文化均属于旧石器早期的人类活动分布情况。由此看来,我们大致可以说,我国极可能是人类的重要起源地;而且,我国人种起源地可能也是多元的。 考古学家把距今 300 万 ~1万年这个漫长的人类发展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这个时间段落又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人类在这个时期中的经济生活,主要是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以采集、渔猎等方式来采集食物。使用的工具就是人类制造的较为简单的石制工具。此期的文化成就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制造石器;二是能够使用火和管理火、人工取火。这说明人类在这个阶段对于器物和火的作用与制作方式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是人类智力进化的成果。石器是早期人类与自然斗争的工具,使用火对于人类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而熟食生活对于促进体质健康、智力发展更具有关键作用。人类从“洞居穴处”、“茹毛饮血”进化到搭建简易的棚屋、懂得用火、人工取火、熟食,与我国远古传说中的“燧人氏”、“有巢氏”是相对应的。此时的社会管理构架是普遍的母系社会,即“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在一个家族中,母亲是具有绝对权威的家长。 ………… 职业院校通识教材,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主持编写。《中国历史文化》的作者在完整梳理中国历史文化历程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史观融入其中。作者认为,中国文化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也具有独特的精神特质,这使中国在几千年历史更迭的过程中展现出绵延不绝的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在经济与文化方面均显现出强悍的生命力。通过加强对历史的学习和了解,可以更加深刻地体察到中国之所以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原因。与传统历史教材相比,本教材更注重减少说教性,增加可读性,并将历史上杰出的大人物、大事件加以突出。小贴士版块介绍与正文主线相关联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的思考题则将学生从事件的表象引入更加深层的认识层面,启发学生多向度考虑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