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
原售价: 62.00
折扣价: 34.10
折扣购买: 韩非子(精)/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ISBN: 9787501366163
是故明君之行赏也,暖乎如时雨[1],百姓利其泽[ 2];其行罚也,畏乎如雷霆[3],神圣不能解也[4]。 故明君无偷赏[5]引,无赦罚[6]。赏偷,则功臣堕其 业[7];赦罚,则奸臣易为非。是故诚有功[8],则虽 疏贱必赏[9];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10]。疏贱必赏 ,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11]。 [注释] [1]暧(ai)乎如时雨:形容君主施行奖赏,充沛得 就像及时雨。暧,浓云遮盖的样子,形容雨水充沛,比喻 奖赏优厚。时雨,及时的雨。[2]利:贪图。泽:恩泽, 恩惠。[3]畏乎如雷霆:威严啊,像雷霆一样。畏,通“ 威”,威严。[4]神圣:神明。解:免除。神圣不能解, 即下文的“明君……无赦罚”。[5]偷赏:胡乱地赏赐, 指不合法的赏赐。偷,苟且,随便。[6]赦:赦免。[7 ]堕:通“情”,懈怠。业:事业。随便施行赏赐,可使 人不劳而获,人们也就不会再努力去建功立业了。[8]诚 :确实,的确。[9]疏:疏远,不亲近。贱:卑贱,指地 位低。[10]近:亲近。爱:宠爱。[11]骄:骄横,放 纵。 [点评] 本文论述君主的道术,所以题为“主道”。它主要论 述了君主统治臣民的基本原则。 韩非认为,君主应该掌握反映社会规律的“道”,利 用“道”来“知万物之源”,“知善败之端”。这种具有 哲学意味的论述所包含的政治含义是:君主掌握了这种统 治之“道”,就能“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 福与咎”,就可以使“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各尽其能 。 文章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这种治臣之“道”的主要内容 ——虚静无为。韩非认为,君主应该“有智而不以虑”“ 有行而不以贤”“有勇而不以怒”,应该一切依靠臣子, 即用智者之虑来断事,用贤者之材来办事,用勇者之力来 致强。这样,“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是 “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由此可见,韩非的无为思想 首先是一种君主充分利用臣子的政治原则。此外,他的无 为思想还包含着一个重要内容,即君主不暴露自己的欲望 和见解,“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这样,臣 下就无法算计君主。这显然是一种驾驭臣下的权术,是对 道家神秘莫测的道术思想的一种发挥和利用。 其次,韩非认为君主应该对臣下进行严格的考核,实 行严格的赏罚。韩非宣扬虚静无为,并不是要君主什么事 都不做,而只是要君主“虚静以待”,使“有言者自为名 ,有事者自为形”,然后“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 ”,这就是所谓的“刑名术”,是韩非极力提倡的一种考 核方法。韩非认为,通过这样的考核,臣子的功过就明确 了,赏罚也就容易进行了,即“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 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在这里,韩非特 别强调了严格的赏罚制度,他要求君主“无偷赏,无赦罚 ”“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 只有这样,才能使“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