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9.30
折扣购买: 异常的正常家庭
ISBN: 9787520717007
金熹暻,韩国首尔大学人类学系毕业, 曾任社会、文化线记者长达18年,并历任“救助儿童会”(Save the Children)权利倡导部部长、本部长,文化体育观光部副部长秘书,女性家庭部副部长等职,目睹众多儿童因家庭内的暴力、社会的歧视和漠视而权益受损,目前致力于儿童人权保护制度的改进及大众认知的改善。
前言 小小的身躯,大大的权利 “对待儿童的方式,最能体现一个社会的灵魂。” 2014 年3 月的某天,偶然接触到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 的这句名言。当时, 我刚完成蔚山虐童致死事件的调查报告,正要着手调查韩籍儿童在美国遭养父虐死的事件。 在这之前,本人一直负责救助儿童会权利维护部的工作,这是该国际儿童救助发展组织在2010 年10 月新设的部门。虽说有很多社会福利组织帮助处于困境的儿童,但是旨在改善国内儿童人权制度与认知而设立宣导(advocacy) 部门尚属首次。 然而,新鲜劲头没持续多久,我就经常陷入混乱之中:明明各种儿童受虐事件层出不穷,为什么大家还是各自为战,没能形成儿童人权这样的社会议题。关注虐童问题的社会团体对被国外公民收养的韩国儿童的死亡事件置若罔闻,而关注韩国儿童问题的社会团体对外籍劳工、难民申请者的子女所遭受的歧视又表现得消极懈怠。这恐怕是因为我们更容易把这些儿童的痛苦看作福利问题,而不是人权问题。 眼前各种支离破碎的事件不停地浮现,我的疑惑也越来越深,这时候我突然在某篇联合国机构的文书中读到了曼德拉的这句话,心中顿时豁然开朗。我们要更深入地了解对女性的暴力,就要从整体上考察女性在家庭、职场、街头等场所所遭受的暴力和歧视,儿童的问题同样如此。虐待、涉外送养、过多的课外补习,以及移居儿童等,儿童人权被侵害的广度和深度要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严重得多。当我们不再孤立地看待这些事件,而是把它们联系起来看作一个整体时,从中体现出的我们社会的灵魂又是什么样子的?只有我们看到了整体,事情的轮廓才会变得清晰。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作为参与者,同时也作为观察者,对自己所接触的“事件”,我都努力地想揭开它们的内幕。 在那里工作的六年多时间里,我接触了各种儿童受虐事件,从中确认了来说韩国社会暴力性的真面目,并深感遗憾。而这种暴力在对孩子们成长最重要的家庭中就存在了。在追溯被虐致死儿童的成长轨迹,还原事件真相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大部分虐童事件始于家庭内部的体罚,同时我也了解到,韩国的父母可以任意操控子女,韩国人对亲权的看重在所有发达国家中独树一帜;而在儿童保护和养育领域,所谓的公权力如此缺失,也世之罕见。 之后,我又接触到一些被收养至海外的儿童被虐死的事件,未婚妈妈及其子女的人权、对移居儿童的歧视的问题等,我目睹了制度上和社会上对“正常家庭”以外的妈妈和儿童的歧视有多么严重。至少通过我经历的这些事件,以及这些事件中儿童所遭受的待遇来看,韩国社会的灵魂正因为欺压和歧视而变得扭曲。我的意思是从所有人“最初的社会化机构”,也就是从对处于人生初期的儿童至关重要的家庭开始,就已经发生扭曲了。 现在的状况也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以下仅是与儿童有关的几份统计资料,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