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桂荣院士传记

闵桂荣院士传记
作者: 杨照德//熊延岭|总主编:许达哲//高红卫
出版社: 中国宇航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闵桂荣院士传记
ISBN: 9787515913704

作者简介

熊延岭,副研究员,曾在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从事教学与合成纤维课题研究,获部级科技进步奖。1986年调入航天部512所,从事空间技术信息研究与编辑工作。发表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月球探测、空天飞机等多篇论文,曾获航天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主要著作有《神秘空间城》《20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钱骥》《钱学森中国星》《杨嘉墀院士传记》等。

内容简介

3.留学生涯开阔视野 1956年,我国编制了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简 称“12年科学规划”),提出了“向科学进军,迅速 壮大我国的科技力量”的战略目标,这一规划成为新 中国科技发展新的起点,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技术事业 的蓬勃发展。在制定“12年科学规划”时,中央以发 展现代科技力量为重点,以便带动传统科技的发展, 及时建立新的学科、补齐缺门作为指导思想,确定了 57项重点任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定了核技术、 航天技术、半导体、计算机、电子学和自动化为主攻 方向,使我国在短期内填补了科技领域的许多空白。 在制定“12年科学规划”的过程中,中央深切感 受到某些新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为了更 快、更好地发展新学科,使其在短期内赶上并接近国 际水平,首先着手建立了一批研究机构。除了将中国 科学院现有的初、高级研究人员集中之外,还从产业 部门和高等学院调集了若干骨干,以及新毕业的大学 生,特别是对近年来从国外归来并具有新学科实践经 验的人员尤为重视。机缘巧合,由于闵桂荣在校期间 的出色表现,在校方的推荐下,他被分配到新成立的 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在吴仲华先生的领导下工作 ,参与创建工程热物理学。 吴仲华于1954年回国后,被聘任为清华大学教授 、燃气轮机教研室主任、动力机械系副主任。随后, 中国科学院为了学科发展的需要,决定请吴仲华组建 动力室。1956年,他在参加“12年科学规划”期间, 提出了组建动力室的具体方案。不久,国家高等教育 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名对10所院校下发通知,正式确定 各个院校成立相应的科学研究机构。动力室由吴仲华 主持工作,其地点充分利用清华大学校内原中科院数 学研究所的地址,部分实验工作却在中关村进行。动 力研究室也是中国科学院直属领导的科研机构,其科 研计划仍要与清华大学协商,共同制定,而所需科研 经费和科研人员由中科院提供和安排。经过多方努力 ,8月底,动力研究室完成了筹建工作。 当闵桂荣走进中科院动力研究室时,研究室尚处 于创建阶段,比如人员配备、所需设备配置以及办公 室的基本条件,都还不够完善。研究室高级研究人员 仅有吴仲华、吴文、王超群,而一般的研究人员来自 长春机电研究所,有顾维藻、曹孝瑾、葛新石等5人 ,大部分是1956年秋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截至1957 年年底,全室人员达78人。研究室开始成立时,确立 的主要学科方向为热力工程与动力机械,研究内容包 括能源利用、燃烧传热、蒸汽动力、燃气轮动力、内 燃机动力等方面。为了贯彻科技为国民经济和生产服 务的方针,研究室还强调以工作任务带动学科。具体 工作可归纳为三个方面:能源的合理利用研究;动力 科学和技术研究,其重点是燃气轮机和原子能动力等 新技术研究;动力科学技术中基本热工问题研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