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师大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家国万里(中国历史的海外观察)/京师学术随笔
ISBN: 9787303207985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四郊多垒,抢劫时闻。 同年秋,先生迁入校内南宿舍勺园四号(原在燕京大 学南门附近汽车房后面,今已拆除),一直住到1941 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燕京大学被**占领。先生与 洪煨莲、陆志韦先生等同被**逮捕入狱,先生家口 仓皇迁至燕京大学东门外桑树园四号。翌年夏,先生 出狱后,即暂寓桑树园。此后数年是先生一生中生活 *窘迫的时期,家无隔宿之粮,唯靠卖书及木具、典 当、借贷以及戚友学生的接济,偶尔刻印鬻字以得微 资,维持十余口之家,仅免于冻馁。就是在这样艰窘 万状、局促于斗室的情况下,先生一直拒*替*伪工 作,衣粗食粝,泰然处之,仍*以诵书自遣,不废吟 哦,坚贞不屈,见重士林。1942年出狱后,*先写出 囚居一百四十一*中默记于心之所咏各体诗一百零五 首,题为《闭关吟》。后仿陆游《剑南集》例,将出 狱后几年中续有所赋的二十余首,一并附录于书后, 单本印行。又追忆狱中所*非人待遇的真实情状,纪 述备极详尽,凡二万余言,题为《辛壬纪事》,即指 1941年冬至1942年夏半年内被囚而言。四年后,复将 原稿删去三分之一,改为《南冠纪事》于1946年刊于 《现代知识》半月刊上。这一《纪事》,正是*本帝 国主义侵华战争中严重摧残迫害中国文化学术界罪行 的一个历史见证。 抗*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燕京大学复校,先 生仍回校任教,并迁居今北京大学东门外蒋家胡同二 号。1949年1月北平解放,直到1952年秋大专院系调 整,先生得到*和**的深切关怀和照顾,特准作为 调整后的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唯不授课,仍任明清 史研究生导师。后先生亦曾应中央*校之请,为*校 三四位学员来家开讲明清史一课两三年,但大部分时 间在家从事著述,以迄于1960年1月谢世为止。 先生从事教学工作,前后整五十年,先在昆明, 后到北京,单就执教燕京大学而言,就有二十三年之 久。中经囚禁几近半载,出狱后赋闲三年,生活艰窘 ,莫此为甚。而先生当时《口占桑园》二首:“老去 耽书兴味长,陈编相对发幽香。人间万事书应备,只 少仙人辟谷方。”“陇患多从识字始,著书亦只误苍 生。如何午夜犹探索,和墨研朱直到明。”又《寄怀 洪煨莲先生》一首,中云:“衣粗食淡平生愿,力果 思精几卷书。老去心情怜我拙,年来愁困赖君舒。” 足以想见先生处于*艰苦时,犹孜孜不倦地埋头著述 的高尚情*。晚年家居,不授课近十年,但旧*门人 之登门请益、质疑问难者颇不乏人。先生教学的一生 ,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文史方面的研究工作 者,其中不少人成为海内外知名的专家。 先生博闻强识,治学谨严,对自己对学生都同样 要求。先生讲课,条理清晰,娓娓动听,对每一历史 事件,都能原原本本,究其消息盈虚,明其因果得失 ,剖析透彻,释疑解惑,发人深省之处尤多。每次讲 课先生是不带讲稿的,只带笔记本上课,但在上课前 不见客,不理事,一人**半小时至一小时,聚精会 神作为上课的准备。既上课,口若悬河,一泻不止, 遇到必须引用史书时,则随讲随写,拿粉笔在黑板上 用端正行书写出,而且是一大段一大段地写出,既快 又准确,一丝不苟,很少出错。学生除在课堂听讲外 ,如果到先生家去问问题,那是**先生欢迎的。先 生认为在课堂讲课,必须照顾全面,每个学生程度不 一,要求不同,接*能力也因人而异,所以,有机会 和学生个别谈话讨论,因材施教,*便于解决每个学 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接触多了,彼此了解深了,也* 便于引导学生向深广方面钻研。实践证明,先生这种 不单靠课堂讲授,通过师生间的经常接触,耳提面命 ,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P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