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精)

刘邦(精)
作者: (日)佐竹靖彦|责编:马旭|译者:王勇华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39.90
折扣购买: 刘邦(精)
ISBN: 978755961601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成长经历 刘邦出生在水乡沛县的 丰邑中阳里,是父亲刘太公 和母亲刘媪的第三个儿子。 《史记·高祖本纪》就此记 载如下: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 ,母曰刘媪。 沛县位于今江苏省的西 北部,是大运河上微山湖西 侧的一座城镇,但微山湖本 身却属于山东省。而现在距 离沛县城镇数十公里便是安 徽省与河南省的省界。 如果在这类行政区划模 糊的区域发生了什么棘手问 题,各个行政机构往往明哲 保身,互相搪塞推诿,直到 近代也基本如此。 在秦代亦是如此。沛县 虽属泗水郡,但同时又与山 东的薛郡和河南的砀郡交界 ,具备了成为三不管地带的 条件。 周振鹤的研究表明,按 照汉代的方言区来划分,沛 在处于汝颍(今河南、安徽 )、淮(今江苏)、齐(今 山东)三种方言交错区的同 时,又属于广义范围的楚文 化区的北部。如后文所述, 项羽自不待言,连刘邦本人 也认为自己是楚人。与地道 的楚人项羽相比,刘邦出生 在与中原接壤的楚文化边缘 地区。 刘邦出生在沛县一个较 大村落丰邑的中阳里。丰邑 属于沛县,位于沛县城西约 30公里之处。在中原地区, 与丰邑相同规模的城市周围 环绕着城郭,这城郭便是由 门和墙壁环绕起来的里。沛 县的丰邑位于中原的周边地 区,中阳里大概也是由门和 墙壁环绕着的吧。 在前文引用的《史记·高 祖本纪》中,并未记载汉高 祖的本名,只记载了他的字 为季。因为在正史中只记载 作为通称的字而不记载本名 的现象非常少见,所以在本 纪的注释中特意介绍了其本 名为邦的一种说法。 季是由兄弟之问的年龄 顺序伯、仲、叔、季而得名 的。因为他的大哥叫刘伯, 二哥叫刘仲,刘季是刘家末 子之意,其字也由此而来。 这种伯、仲、叔、季的顺序 在父辈之间亦是如此,按年 龄顺序分别有伯父、仲父、 叔父、季父的称呼。在现代 日语中仅保留了伯父和叔父 这两种称呼。 在当时,按家庭伯、仲 、叔、季的顺序而得字的现 象很普遍,如:首揭反秦大 旗的吴广,字叔;虽为项羽 季父,却时常袒护刘邦的项 伯,字伯,名缠。顺便提一 下,这个项伯足项羽的季父 ,在父辈中间属于最小的弟 弟,按字来说本来应该称为 项季。这个项季被称为项伯 的奇怪现象,会在后文中提 及。 问题的关键是“刘邦”这 个名字的南来。如前文所见 ,《史记·高祖本纪》中只 记载他的字为“季”,并未提 到“邦”的名。 前文已提到《史记》的 注释中称汉高祖的本名为“ 邦”。该注释的理由是在《 史记》之后出现的正史—— 《汉书》中见到了这种说法 。但是,这是该注的一个误 解。因为这种说法并不见于 《汉书》的正文,而只是见 于该书的注释,且其出处也 非《汉书》,而是东汉人荀 悦的《汉纪》。 实际上,并不限于《高 祖本纪》,就是在《史记》 的全书之中,也从未出现过 刘邦的本名。继《史记》之 后的《汉书》亦是如此。 我们现今理所当然地称 为“刘邦”的名字并不见于正 史,却仅见于荀悦的《汉纪 》。如果用传统史学的观点 来解释的话,大概是他在幼 年时期使用作为通称的“刘 季”,而即位之后才采用了“ 邦”的名讳。 然而,在这种解释之中 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如前所述,《史记》《汉书 》等正史均未记载他“邦”的 本名,如果“邦”是他即位后 采用的名,那么,正史中应 该明确记载才对。 与该问题有关的还有一 个问题。继刘邦之后的第二 代皇帝惠帝的名讳为盈,文 帝为恒。但是,他们的名讳 也未见于《史记》或《汉书 》,而同样是从荀悦的《汉 纪》中获知的。 我们似乎可以从封建礼 法上得到一种解释,也就是 说,当时皇帝的名讳应该是 避而不谈的。可是,在比《 汉书》更注重礼法的《后汉 书》中,却堂而皇之地将东 汉历代皇帝的名讳写入各卷 的卷首。 因此,唯一能够解释通 的,或许是刘邦这个名字的 南来隐藏着某种不可告人的 秘密,使得《史记》《汉书 》采朋了不记载西汉历代皇 帝名讳的原则以回避这个问 题。因为他们不可能避开刘 邦,只记载第二代之后各皇 帝的名讳。 有关此问题,值得关注 的是司马辽太郎的看法。司 马氏在《刘邦与项羽》一书 中写道:“‘邦’是哥哥的一种 方言,有时姐姐也被称为邦 。刘邦就是‘刘哥’。”即刘邦 的“邦”字是将哥哥的一种称 呼作为名字来采用了。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说 法。遗憾的是,该说大概来 源于清末人梁章钜的《称谓 录》,不仅时代相距甚远, 而且所谓的方言也是“真呼 腊围”的语言。 “真呼腊国”大概就是真 腊国,即今天的柬埔寨。梁 章钜在书中举了日语中弟弟 读为“阿多”的例子,也收集 了许多其他国家的语言。 因此,司马氏的说法很 难成立,但笔者却对其颇有 留恋。司马氏认为秦汉时期 楚的语言属于南方少数民族 语言的看法,笔者也持赞成 态度。 P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