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思维学

语文思维学
作者: 张朝昌|责编:蒋运华//沧桑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3.70
折扣购买: 语文思维学
ISBN: 9787522513973

作者简介

张朝昌,中共党员,硕士,副高职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研室主任、教师党支部书记,贺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公开发表诗文近三百余篇,获硕士研究生科研“学术十佳”称号。教学科研成果和书画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市级一等奖。

内容简介

第一章思维与思维学第一章思维与思维学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柏拉图 思维:源与流 所谓思维是指基于表象和概念的认知活动,如分析、 综合、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包括逻辑思维、图像思维、创造 性思维(灵感、直觉、洞见)、逻辑思维及非逻辑思维等。 思维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而智力的核心是思想 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理解并 指导实践。思维的作用不仅在于积极地理解客观世界,而且 在于它所获得的理性知识,以引导人们有意识地、积极地更 新和改造客观世界。 思维是受试者对信息的积极操作,如收集、检索、传 输、存储、删除、比较、分类、转换、整合及表达等。根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主体是人,思维客体是指主体的思 维客体,包括本人。自然界中的动物,如狗和猫,也具有思 维能力,但它们还不够先进。诸如机器人和计算机之类的人 工智能产品,无论多么高级,都是人脑的产物,它们也没有 思维的能力。思维的基本特征在于: 其一是概括性。思维的前提是人们在头脑中已形成或 掌握了相关概念。掌握概念就是分析、综合和比较一类事物 ,从事物中提取共同的、必不可少的属性或特征,并对它们 进行概括。概括是智力素质的基础,例如思维活动的速度、 灵活的转移程度、广度与深度及其创作过程。苏联心理学家 鲁宾斯坦认为迁移就是概括。概括性越高,知识体系越强, 转移越灵活,必须发展的智力和创造能力就越强。 其二是间接性。间接性是思维对基于知识和经验的客 观事物的间接反应。首先,思维可以利用知识和经验来反映 不直接影响感觉器官的事物及其属性或联系。譬如,若你清 晨醒来,发现庭院及屋顶全白了,那么你可判断昨晚下雪了 。其次,基于知识和经验的思考可以反映出无法直接感知的 事物及其属性。换言之,思维继承并发展了知觉和记忆的认 知功能,但远远超出了其极限。思维的间接性使人们能够揭 示无法感知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规律。最后,思维 可基于现实的知识和经验无休止地拓展。假设、想象力、理 解力等都基于这种间接思维,这种思维的间接性使思维能够 响应实践并指导实践。 其三是逻辑性。逻辑的特征反映了思维是一种抽象的 理论认知,表明思维过程所具有的基本形式和方法,是按照 一定的规律发生的。社会实践是形成概念的条件和基础,使 人们产生了丰富的感知经验,促进了人类认知活动的加深并 产生了概念。基于概念,进一步构成了判断与推理。判断是 对思维对象正面(肯定)或负面(否定)的思维形式,以句 子的形式表达。判断是思维的一种形式,但与句子不同:判 断是思维形式,句子是言语形式;相同的判断可以用不同的 句子表达;并非所有句子都表达判断,例如“周几”这句话 不能判断事物。判断不仅反映了思维的过程,而且表达了人 们的情感和欲望。如“我爱中国”“我想家”等。判断还可 显示人们对事物的评价,人们使用某种标准可作出自己的评 判与认知。推理是一种思维形式,可以从一个或多个已知判